首頁 > 古代言情 > 山間四食 > 第9章 槽子糕

第9章 槽子糕 (1/2)

目錄

 岑寧和姚春玲到家的時候,芷哥兒已經起了,自己穿好了衣裳,正坐在院子裏的小板凳上捧着個饅頭在喫,看見他們回來,大眼睛亮了亮,邁着腿就撲騰過來。

 “阿孃,小嬤。”頭頂上散開的小啾啾跑得直晃。

 鍋鏟沉,芷哥兒盛不動稀飯,就只拿了個饅頭幹喫,姚春玲連忙放下木盆進廚房裏給他盛稀飯和雞蛋,岑寧進屋拿了把梳子出來給芷哥兒梳頭,重新給紮了個圓圓的小發髻。

 芷哥兒喜歡小嬤,拿手碰了碰,笑得眼睛彎彎的。

 “嬸子,那我先回去幹活了。”

 和姚春玲打過招呼,岑寧抱着盆往家裏走。

 昨日下了場大雨,今天卻出了太陽,把衣裳一件件晾好,岑寧背上揹簍,拿起彎刀,準備去後山挖些慈竹筍。

 慈竹筍不像春筍那麼鮮嫩,肉少,還帶着苦味,夏季山裏能喫的東西多,村裏人都不大挖這個。

 但岑寧出嫁前在家裏,經常跟着他阿孃去山裏挖來喫。

 他阿孃手巧又有耐心,筍子去皮後和竹葉一起放進鍋裏煮,煮熟後撈上來,用涼水反覆浸泡幾次,苦澀味就沒有了,炒着喫的口感反倒比春筍更嫩更脆爽,他爹最愛喫這個。

 多餘的慈竹筍切片後曬成筍乾,薄薄的容易保存。等到貓冬的時候,他娘時不時抓一把出來泡發,和肉一起燉着喫,那滋味比肉還鮮美。

 他爹和哥哥都會打獵,家裏面從不缺肉喫,常常到最後鍋裏的肉還剩着,浸着肉湯的筍乾全被挑着喫完了。

 慈竹筍漫山都是,岑寧不一會兒就挖了滿滿一筐子,趁現在筍子長得好多挖一點,到了冬天家裏也能多一樣蔬菜喫。

 學着阿孃,岑寧把去了皮的筍煮熟後撈上來,用涼水泡上,又把家裏所有的簸箕拿出來鋪在院子裏,待會兒好曬筍乾。

 曬筍子用不了這些個簸箕,岑寧想了想,跑去屋後面摘了兩把黃花菜,煮熟曬乾後的黃花菜乾無論是煮麪條還是炒雞蛋都好喫。

 把一筐筍子收拾好,也到晌午了,岑寧正準備坐下歇歇,吳叔家的夫郎就來了家裏。

 “岑哥兒,二小子讓我來同你傳個話,他們兄弟倆今天留在鎮上幹活,估計得等到傍晚纔回來呢。”

 “我知道了,謝謝阿嬤。”岑寧站起身,來不及準備別的東西,就兜了兩把筍子遞給了吳家夫郎。

 “阿嬤,這筍我焯過水的,喫起來一點不苦,您拿回去炒着嚐嚐。”

 “是嘛,那我就收下了,要是好喫,趕明兒我也上山去挖一點。”接過東西,吳家夫郎臉上的笑更熱切了兩份,東西雖然不貴重,但也是份心意。

 陸雲川和陸雲朗中午不回來,岑寧鎖上了院門,裝了筐筍子,又拿上針線籃往前頭屋子去了。

 瞧見岑寧來了,姚春玲就知道兄弟倆是留在鎮子上幹活了,中午就他們三人喫飯,沒有幹活的漢子,飯食做起來簡單。

 姚春玲沒讓岑寧幫忙,讓他去院子裏陪芷哥兒翻花繩玩。

 自己利利索索地把岑寧帶來的筍子炒了一盤,用醬油燜了碗冬瓜,又跑去菜園裏現摘了把新鮮莧菜和蒜瓣一起炒了,沒熱饅頭,舀米煮了鍋新鮮乾飯喫。

 莧菜炒出來湯汁是紅色的,姚春玲盛了一小碗米飯,舀了幾勺莧菜的湯汁,把米飯拌紅了遞給芷哥兒。

 芷哥兒瞧着顏色好玩,拿着勺子一勺勺塞進嘴裏,還知道抻着點脖子以免弄髒衣裳。

 姚春玲夾了一筷子筍子嚐了,說:“還是你有辦法,這筍子泡完水之後果然不苦了,喫着還怪脆的。”

 岑寧說:“是呢,挖點回來曬成筍乾,留到冬天拿水泡發了就能喫。”

 芷哥兒聽了鼓着腮幫子從碗裏抬起頭:“留着冬天喫。”

 “是,阿孃明天就帶你去山上挖,少不了你一口喫的。”姚春玲笑着說。

 山裏就是這樣,才夏天就要慢慢準備着冬天的喫食,平日裏勤快些多預備些,等到天寒的時候,一家人才能舒舒服服地貓個冬,好好地歇上一歇,故而連孩子都知道冬天前家裏要囤上滿滿的糧食纔好。

 喫過午飯,岑寧搶在姚春玲之前洗了碗筷,芷哥兒年紀小中午要睡上一覺,他們兩人就洗了果子,在堂屋裏繡手帕。

 前段時間繡的帕子讓兄弟倆今天帶去鎮子上順便賣了,也不知道能賣甚麼價錢。

 夏日午後,兩個人坐在堂屋裏,聽着屋外蟬鳴,繡繡手帕嘮嘮家常,乏了就喫顆果子喝口涼茶,倒也愜意的很。

 一下午就這麼過去,陸雲朗和陸雲川回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飯菜已經燜在了鍋裏,兩個人打水洗手的時候,姚春玲和岑寧把飯擺上了桌。

 陸雲朗擦乾手抱起芷哥兒親了親,鬍子扎得芷哥兒直笑。

 一盤筍子炒臘肉,一盤炒雞蛋,並上一碗四季豆和一大盆酸湯,酸湯裏放了豆腐皮、西紅柿和木耳,和酸菜葉子一起煮,聞着就酸爽。

 再加上米飯和饅頭,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

 陸雲朗先夾了塊雞蛋餵給芷哥兒:“餓了吧,多喫些。”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