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非洲創業實錄 > 第52章 的裏雅斯特

第52章 的裏雅斯特 (2/3)

目錄

雖然威尼斯和這裏有功能上的重疊,但是恩斯特還是想把雞蛋分開放在兩個籃子裏。

畢竟威尼斯和奧匈帝國現在算是兩個不同國家了,如果商品從奧地利轉威尼斯,會被意大利政府多收一次稅。

所以造船廠依舊留在威尼斯,而船隊直接換地圖到的裏雅斯特發展。

選擇的裏雅斯特除了經濟上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是爲了向東非殖民地輸入人口。

白人移民問題一直困擾着恩斯特,普魯士境內的德意志人很難被忽悠到東非去,學歷高(相較歐洲其他地區而言)是其次,現在普魯士蒸蒸日上,機會多,選擇去海外發展都的都少。

那些前往美洲搏一搏的德意志人,一個是美洲開發早,環境好。另一個原因是在普魯士混不下去了,這裏面很多人都是罪犯,流氓,被普魯士政府記錄在案,當然不排除一些想發財野心勃勃的人。

而這兩種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不是東非殖民地需要的,收到東非也會威脅東非殖民地的穩定。    而奧匈帝國就不一樣了,從他成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再走下坡路,國勢滑落,而且工業化程度不高,民族矛盾嚴重,這就給了恩斯特挖牆腳的機會。

奧匈帝國的人口僅次於沙俄和德意志(已經被排除在德意志之外),而且民衆的受教育水平遠遠比不上德意志,也就比沙俄強一點,大字不識的農民那是相當多。

沒有學識的農民就意味着可以通過教育改造其文化認同,這正是東非殖民地需要的優質移民。

未接受過教育的農民,在任何時代其繁育後代的能力是最強的,而奧匈帝國的土地又不可能憑白增加,加上奧匈帝國境內貴族的盤剝。

這些農民要麼進城務工,但明顯奧匈帝國的工業消化不了這麼多人口,而且城裏的黑心工廠不一定比種地容易。

要麼選擇起義對抗地方貴族的剝削,在保守勢力強大的奧匈帝國,成功率基本爲零。

最後是出走海外,到其他地區找就業機會。

和德意志那些上過學的民衆不同,你要是和德意志人說去東非工作生活,他絕對會把你想成騙子,也只有僱傭兵和專門從事殖民活動的人才會去。

而奧匈帝國的底層民衆,伱和他說去東非,他可能會先問東非是哪裏?

這個時候只要加大忽悠力度,把東非描繪成樂土,最後在找幾個託勸說一下,反正你在奧匈帝國境內沒有田地,也找不到工作,不如去海外拼一把了。

這些奧匈帝國的農民還是不比華人移民好忽悠,畢竟華人那是走投無路了,而奧匈帝國的農民勉強還能活下去。

如果再往前,還是農奴制度的時候,就更不用想了,畢竟農奴是貴族的私人財產,想從當地忽悠到移民就必須和當地的貴族打交道。

現在正好,農奴制廢除不久,這些農民不需要貴族負責任了,衣食住行全靠自己承擔。

手裏沒有土地的農民,只能選擇繼續給貴族老爺種地,問題是人口是不斷增長的,而且生產工具的效率也在提高,種地要不了那麼多人。

這時無地可種的農民只能進城給黑心工廠打工養家餬口。

大量農民進城尋找工作機會,而奧匈帝國的工業化程度又不太高,所以喫不下這麼多勞動力。

恩斯特就組織公司的人在奧匈帝國各個城市打起了招工的名義,忽悠失業農民去東非發展。

不僅有工資,而且包喫包住,未來賺到錢還可以回到歐洲。

農業工人也是工人,恩斯特也不算說瞎話,包喫包住也是真的,不過住的地方還是要自己建,喫的也是從自己地裏種出來的糧食。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