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全職影帝 > 第10章 【10】《神木》和《盲井》!

第10章 【10】《神木》和《盲井》! (1/3)

目錄

第10章 【10】《神木》和《盲井》!

第二天年2月21日。

成名要趁早。

這是行業內一個前輩的名言,陳愈是深有體會的。

40歲成名,和18歲成名,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而要成名,那現在跑劇組就是最明智的選擇。

幸好,帝都拍戲的影視基地,加起來比橫店還要來得多;特別是02年的當下,橫店還沒有後世那麼發展迅猛,很多的電影、央視黃金檔大片,都在帝都各大影視城拍攝。

一大早4點半,陳愈就被酒店的鬧鐘給驚醒了,手機沒流行的時代,很多酒店是自帶鬧鐘的。

刷牙漱口洗了把臉,陳愈就朝着北影廠跑去。

他壓根就不知道他父母在後面跟着。

2月的初春還有些料峭,幸好,北影廠離帝都電影學院不遠,走路也就不到1公里,就在北電的後門。

之所以起那麼早,是因爲劇組開工的時間一般是8點,陳愈現在一點名氣都沒有,那他只能去充當一名羣演,說難聽點,就是死跑龍套的。

前世他做了接近10年的工作。

所以這一行,他可以說賊熟。

不管是橫漂還是北漂,羣演必須得提前2小時到達指定地點,所以六點前,羣衆演員是必須要就位的。

而爲了被劇組選上,羣演們必須早早的在北影門口等候,去的越早,機會越多。

前世陳愈做北漂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天天凌晨3、4點起牀,一大早又沒有公交車,只能步行。

這日子放到現在,可以說一言難盡。

4點多起對於現在的陳愈來說,那已經相當奢侈的一件事。

他前世夢開始的地方,就在老北影廠。

這裏之所以成爲北漂羣演的招募點,主要原因,還是因爲這裏是華夏最早的一個電影製片廠,在電影圈子裏非常出名。

不過國企改革後,北影廠是一年不如一年,時至今日兩年都拍不了一部電影,但門口那地方,卻是越來越紅火;每天4點多,這裏就聚集了無數想要成爲明星的“有志青年”!

原因就是最早北影廠拍電影招募羣演,就在這門口吆喝。

久而久之,這裏就成爲了一個羣演默認的招募地,無數懷揣着電影夢想的青年,第一站就是這裏。

大家聚在這等戲,也已經是一種習慣和電影圈公認的規則。

整個帝都著名的影視基地有十多個,每天在拍戲的劇組那就更多了,招羣演也不可能滿大街的亂找,總得有個地讓劇組上門來。

從80年代開始,北影廠門口就一直是帝都劇組招募羣演的地方。

陳愈趕到北影廠門口時,就已經看到無數穿的略微寒酸的男男女女,或蹲或喫或站的圍在了北影廠門口空地上,有的在喫着早餐,有的圍在一起聊着。

還有好幾個早餐攤點。

這樣的氛圍,陳愈真的是久違了,他都已經好久沒幹這種活了,沒想到重生後,還得來一遭。

但眼下他的心境,跟前世無疑是完全不一樣的。

花了2塊錢買了頓早餐,兩個包子外加一碗豆漿,陳愈便蹲在那,快速的吃了起來。

旁邊有個穿着土裏土氣的傢伙,卻是從懷裏掏出了2個窩窩頭,在身上擦了擦之後,咧着白牙在那啃着。

陳愈起初壓根沒把他當回事,瞥了對方一眼後,便收回了目光。

因爲這樣的人,在北漂中太常見了,很多窮苦家庭學習不好的孩子,不知道從哪裏知道幹羣演也能賺錢,就加入了老北影廠門口的大行列。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