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小巷人家 > 第6章 《收穫》和《十月》

第6章 《收穫》和《十月》 (1/2)

目錄

第6章 《收穫》和《十月》

能搞到電冰箱的男人果然雄壯威武,林武峯再次大展神威,搞到了兩扇免費的舊窗戶,吳建國會些簡單的木工活,三個爸爸合作,花了兩天時間用木板和窗戶在東廂房裏隔出了一塊極小的空間,空間裏勉強塞進了一張單人牀,莊筱婷有了自己的小房間了。

兩扇窗戶節省了不少木料,還兼顧了實用和美觀——白天自然光透過窗玻璃從大房間透進來,小隔間裏有一定的光照,晚上把窗簾一拉,小隔間又有了私密性。

1978年秋,莊圖南進入了一中就讀。

第一天下午放學回家,莊圖南剛一推開院門就嚇了一跳,林棟哲和莊筱婷同時從兩個小臥室裏衝出來,異口同聲道,“圖南哥,你回來了。”,“哥哥,你回來了。”

林棟哲湊上來,“圖南哥,一中好不好?”

晚飯後,莊家剛放下筷子,宋瑩、林棟哲就來竄門了,林武峯索性也跟來了,東廂房裏擠得水泄不通,兩家大人、兩個小孩子一起圍着莊圖南問,“一中好不好?”

莊圖南先從學校硬件說起,“學校有正規的四百米體育場和籃球場,還有實驗室、音樂教室,條件比附中好。”

莊圖南很興奮,“和附中完全不一樣。同學一半是市裏的,另一半來自各縣鄉,他們的方言和蘇州話完全不同,好幾位同學們的自我介紹我都沒聽懂,不像附中,大家都認識。”

莊超英上午送兒子上學後,在校門口遙遙看了一眼,他補了一句,“有穿軍裝的幹部子弟,也有穿着補丁衣服的鄉下同學,家庭背景差別很大。”

小孩子們懵懂,大人們都聽懂了莊超英這句話的含義。

林武峯問,“課程呢?和小學有甚麼不同?”

莊圖南想了想,“有英語課,一週兩節,今天還沒上。今天上的是語文、政治、數學和體育。語文老師讓我們買一本成語詞典,還要求我們一週寫兩篇日記,要求我們真情實意地描寫生活,不要模板化、不要套話,記錄真實的經歷和感受。”

林武峯立即道,“圖南,上交的日記最好讓你爸爸先檢查一下。圖南,知道你是大孩子了,沒有不尊重你的意思,我們……、我、你爸爸媽媽年輕時都寫過日記,這麼說吧……”

宋瑩聽到林武峯先說“我們”,又改成“我”,把她剔除出寫日記的隊伍,不動聲色瞥了林武峯一眼。

林武峯不知如何說好,想了又想勉強解釋,“這麼說吧,林叔叔不在乎棟哲的功課,也不在乎他的考試成績,但是如果他寫要交給老師批改的日記,我一定會認真檢查一遍。”

莊超英和黃玲同時默默點頭。

莊圖南似懂非懂地“嗯”了一聲,繼續道,“學校還有一個圖書室,高中生可以借書,初中生還不行,但可以在圖書室裏看,我放學後特意去看了,有《十萬個爲甚麼》,《兒童文學》,還有《收穫》、《十月》。”

林棟哲張目結舌,“甚麼是‘收穫十月’?”

莊圖南解釋,“是兩本雜誌,一本叫《收穫》,一本叫《十月》,語文老師特別推薦了這兩本雜誌,說我們可能還看不懂,但是其中很多句子很好,建議我們摘抄下來,寫作文時用。”

租書老手林棟哲關心經濟問題,“圖書館看書要錢嗎?”

莊圖南笑着搖了搖頭。

林棟哲實心實意地讚美,“一中真好。”

莊超英笑着問,“棟哲將來想幹甚麼啊?想不想也考一中?”

林棟哲胸有成竹地訴說職業理想,“我想當副食品店的售貨員,店裏來了肉我就告訴你們,圖南哥、珊珊姐、和莊筱婷的孩子們就不用起早排隊了,他們來買肉,我還會偷偷多給一點。”

鴻鵠焉知燕雀之志,林棟哲的理想遠大而樸實,有經濟,有民生,有對未來生活的規劃,還蘊含着濃濃的人情味,名校畢業生林武峯和高中老師莊超英同時被這樣的理想震得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

熱鬧了一會兒,莊圖南要複習功課了,林家夫妻倆回了西廂房。

一進屋,宋瑩就掐了林武峯一下,憤慨莫名,“‘我們,我、你爸爸媽媽年輕時都寫過日記’,這話甚麼意思?我是文盲,我不識字,我不會寫日記?”

林武峯賠笑,殷勤扇風,“我的意思是,你根正苗紅,再說……”

宋瑩道,“你出身不好?!你家家庭成分貧農。”

林武峯忍笑,“我看過你的日記,學校罷課,你高高興興去抓蜻蜓、摸泥鰍,並表示希望學校以後都不要再上課了,你這種日記……”

宋瑩撐不住也笑了,“那時候大多數學生不都這麼想,學校不上課了,那還不是野馬脫繮,撒開了玩,所以恢復高考後都考不上大學。”

莊圖南去了市一中,林棟哲和莊筱婷進了附小二年級。

張阿妹的女兒張敏和吳姍姍都是五年級,同級不同班,但兩個異姓姐妹並不親密,並不一起上下學,在學校走廊上遇見,也裝作不認識。

林棟哲是這麼和宋瑩形容吳家兩姐妹的關係的,“比我和圖南哥差遠了,以前,我只要在去廁所的路上遇到圖南哥,我就邀請他和我一起上廁所,一邊蹲坑一邊聊天。”    林棟哲很惆悵,“我怪想圖南哥的。”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