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 第167章   鐵牛進村

第167章   鐵牛進村 (2/2)

目錄

三大爺贊同地點點頭,他堅決地表示:“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督促他們認真學習技術。如果他們不認真,看我不打爛他們的屁股……”

姐夫劉福生接茬道:“以我之見,就從民兵隊裏選人吧,他們年輕且紀律性強,受過小學教育,有文化基礎。”

三大爺也覺得這是個好主意,詢問大家的意見。其他人見狀,一致表示沒有意見,就這麼辦吧!於是,計劃就這樣敲定了。

中午,爲了給這幾位同志接風洗塵,三大爺安排人精心準備了一頓豐盛的佳餚。

他們宰殺了一隻肥碩的大公雞,從河裏捕撈了幾條肥美的草魚,還摸了一水桶顏色青綠的田螺。

這年月裏的田螺,可是好東西,可千萬別弄錯了,不是福壽螺哦。福壽螺是八十年代以後才被引進國內的,現在還沒在國內氾濫呢。

劉之野還記得小時候,每逢春天,在七八歲時就懂得往田邊跑。

那時候村裏生活貧困,飯桌上土豆、蘿蔔等很少見到油星,窮人的孩子們早懂事,就自己動手改善伙食。

黃鱔泥鰍無法捉住,田螺當然能捉住。於是乎,飯桌上就多了一道菜——田螺。

田螺拿回家需要在水中浸養一晝夜,然後洗乾淨,用菜刀輕輕篤田螺“屁股”,往鍋中放點花生油、蔥、姜、幹辣椒爆炒,再加上豆瓣醬,倒上水煮一會,待到田螺的厴脫落撒點香菜就可以吃了。

那時喫田螺,純粹是爲了有點葷味,毫無“拜罷嫦娥斟月下,芋頭啖過又香螺”的涵養與雅趣,也不管甚麼營養價值。

然後,孩子們一邊喫一邊癡癡地聽着大人們嘮叨起田螺姑娘的故事,不知不覺間就碟盤空空,桌上只剩下一堆螺殼……

……

作爲劉家莊的頭面人物劉之野親自出面作陪,紅星廠與農機公司的幾位同志深受感動。

而豐盛的酒菜更讓他們滿意至極,其中一位農機員還拍着胸脯說:“老鄉們請放心,我們若沒把伱們的小夥子教會,就不算完成任務,那我們就不走了……”

另一位農機員也緊接着變態道:“對!咱們下午就開始,也別耽擱功夫了。好好早早教會大家……”

紅星廠後勤處的同志表示,李處長還交代過,這兩臺拖拉機的柴油由紅星廠負責供應,一應費用也可以在物資款項中扣除。

三大爺聽到這個消息,心中真是歡喜。他們也喜歡以物易物,這年頭錢多了也地兒花去,買東西不僅需要錢,還得有票。

如此一來,真是皆大歡喜。

劉之野也在考慮是否通過易物換物的方式,幫助村裏換取一些急需的物資,比如農藥、化肥、各類農作物的種子、鋼鐵農具、日常生活用品等。

他覺得這種方式或許比直接用物資換錢來的實在,可以幫助村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別的不說,大家都知道化肥是個好東西,它能大大提高糧食產量。但在這年月,化肥屬於緊缺物資,甚至到了改革開放的1978年,化肥依舊是緊俏物資,有錢也難買到。

用錢買不到,但用緊缺的糧食、肉食品和蛋類副食品來交換,那就簡單多了。畢竟,化肥不能當飯喫,而食物卻能填飽肚子。

劉之野心中暗自欣喜,若是有了化肥、優良的種子,再輔以機械化種植,劉家莊的糧食產量必將迎來驚人的飛躍。這想法在他腦海中如同一幅生動的畫卷,徐徐展開。

他想象着那金黃的麥浪滾滾,如同海洋一般壯麗。風吹過,麥穗低語,彷彿在訴說着豐收的喜悅。

……

在下午時分,三大爺將兩位農機員安置在村委會大院的空房子裏。爲了表示善意和關心,他還特意搬來了幾牀新被褥子。

這些被子可是人家小年輕結婚時陪嫁的新被褥,他們自己都捨不得用,卻慷慨地將它們貢獻了出來。

(本章完)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