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 第222章 核心產業佈局

第222章 核心產業佈局 (1/2)

目錄

第222章 核心產業佈局

其實,劉之野還有另外的想法沒有說出來,那就是劉家莊依託中草藥種植這一有利條件,將來大力發展中醫藥行業。

發展中醫藥,種植中草藥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需要他們努力發展中醫事業。兩者關係密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老爺子嘴裏“吧嗒!”抽了一口老旱菸,煙霧繚繞中,他疑惑地問道:“你的意思是說,從村小學就開始培養中醫學徒嗎?”

“孩子的父母是否會同意,這是個問題。誰都希望孩子能接受文化教育,長大了能有好的前程。”

劉之野微笑着點點頭,他也不禁有些感慨。他從口袋裏掏出一支菸點燃,深深地吸了一口,道:“其實,上學只是孩子們的一種出路,真正學有所成的孩子只是少數,大部分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就會選擇放棄讀書。”

“與其讓他們這麼早就下地幹農活,不如教他們學一門手藝。學醫不正是最好的選擇嗎?”他補充道。

老爺子點了點頭,頗爲贊同地說:“你這話說的在理,這要是早年間兒,要想學中醫如果沒有門路,你想學還沒機會學呢。即使有門路,還得看師父收不收你。”

他接着疑慮地問道:“只是這將來培養出的衆多學徒,工作該如何解決呢?”

老爺子擔憂也是事出有因,現在的中醫崗位確實有限,多數中醫都在鄉村診所或社區診所工作,大型醫院還是以西醫爲主,他不免有些憂慮。

當前的中醫卻比西醫多,中醫從業人員大約有二十七八萬人,而西醫卻只有不到九萬人。所以按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習中醫未來的就業壓力是很大的。

不過,在不久的將來,中醫藥的市場規模卻會越來越大,這就意味着中醫行業的發展前景卻是很廣闊的。

作爲一個能看透未來前景的人來說,劉之野才決定利用現有的有利條件早早進入地這個行業。

這讓人不禁感嘆,中醫傳承的艱難。

所以,劉之野知道中醫藥產業有着廣闊的前景,這個朝陽產業在未來將有更長的興盛週期。

而這幾十年裏,華夏人口從4億增加到今天的13億多,中醫卻從80萬人銳減到3萬人;而西醫則從1949年的約8.7萬人發展到後世的175萬人。

然而,到了後世,隨着時間的推移,至劉之野穿越前,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了只有不到27萬人。

後世的中醫藥市場規模龐大,全球中藥材市場規模在2022年就已經達到了約2000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這個數字將會增長到3000億美元。

老爺子所擔心的事情,完全無需擔心。首先,培養學習中醫知識需要十幾年的時間,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根據預測,到2028年,全球中醫(TCM)市場規模將會達到驚人的億元,這個數字的年複合增長率預估將會達到%。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足以讓整個行業保持活力。

但即便從現在開始,也不必太過擔憂學出的人才找不到工作。

但是劉之野的靈魂是來自於後世,他可知道未來中醫藥行業的走向。

後世國際上中醫藥從業人員大約已有30萬-50萬人,超過夏國國內的中醫藥從業人數。

在華夏中醫的歷史變遷中,他卻知道,新華夏成立之前,華夏的中醫人數高達80萬人。

2022年全球中醫(TCM)市場規模達到了驚人的億元,華夏中醫(TCM)市場規模也達到了億元。

換句話說,真正能夠運用中醫思路看病的中醫人數不過3萬人,其餘的中醫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和溫習四大經典。

國內的中醫人才出現了不斷萎縮的情況,真是讓人憂心忡忡。

許多中醫大師對此痛心不已,想不到堂堂華夏的中醫人才會凋零至此。

在對一些地區和縣級中醫院的調研後,人們發現,其中只有大約10%的中醫會開具湯藥處方。

更重要的是,改開以後隨着中醫藥的廣泛應用和發展,他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只會不斷增加。

而劉之野的財力雄厚,完全可以跨越式發展中醫藥產業,甚至可以爲中醫藥人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好的待遇。

劉之野微笑着安慰老人:“爺爺您放心,國家對醫學人才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我們國家會越來越重視培養醫學人才。”    “我有個計劃,依託咱們村的中草藥養植,我們可以建立一箇中醫藥研究基地,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系統地培養學習中醫的人才。

具體來說,就是我們可以將基地打造成一個集種植、研究、教育、實踐於一體的場所,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前來學習和研究中醫。”

老爺子突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說道:“我一直以爲你是心血來潮,想在村子裏蓋一座大宅子就是自己個兒住,沒想到你是真的打算把它變成一個研究所啊!”

劉之野聽了這話,笑着說:“這個研究所當然少不了它,不過還能用來招待過往的親朋好友。”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