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 第225章 提前規劃建築行業

第225章 提前規劃建築行業 (1/2)

目錄

第225章 提前規劃建築行業

劉之野深知,要想將未來的劉氏集團發展壯大,必須多元化經營,這樣抗風險才能更高,而建築行業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另外,建築行業也是改開後最早進入市場經濟的行業,也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

此外,建築行業也是一門藝術和技術的結合體,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

所以,劉之野有意注重人才的培養,期望提前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團隊,以便爲將來踏入建築行業提供有力保障。

還有一個原因,基建行業可是關乎到國運民生一個支柱型行業。現在的國內乃至改開初期,民營市場都是一片空白。

這可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與其讓有些人在趁機大發橫財,賺的盆滿鉢滿,喫的肥頭大耳,他更希望看到的是整個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君子有所爲,而有所不爲!”

他深感,讓那些不講規矩的人肆意的榨取利益,卻對社會沒有絲毫的貢獻,這樣顯然是不合理的。

他決定挺身而出,制定行業規則,提升行業標準,提高入行門檻,讓更多的普通人來受益。

這個行業,至少有着幾十年的發展週期,依法經營的情況下,提前佈局加上超前的眼光,幾乎是躺着也能把錢賺到手,沒有道理不成功。

華夏建築業從建築業大國不斷走向建築業強國,這離不開無數建築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四十多年來的發展,建築業爲社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就業崗位,成爲了吸收更多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領域。它的穩定就業作用非常明顯,爲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些上榜的華夏企業,其業務量佔比保持第一位,達到了21.1%。與去年相比,華夏上榜的建築業企業實力大增,在其他上榜企業國際營業額連續三年同比下降的情況下,華夏企業卻逆勢上升。

建築業規模不斷擴大,實力不斷增強,建成了一批世界頂尖水準的項目。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全國各類建築業企業數量已超過30萬家。其中,有施工活動的具有建築業企業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達個,相比1980年增長了約12.3倍。

從國家首富到縣裏普通富豪,手裏幾乎都有着建築產業。

在四十週年時,建築業從業人數達到了5530萬人,較1980年增加了4882萬人,年均增加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32萬人。這使得建築業從業人員在全國就業人員中的比重達到了7.1%,比1980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

根據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發佈的國際承包商250強榜單,華夏內地共有65家企業上榜,其中包括9家民營企業,占上榜企業個數的14%,數量已連續三年居各國首位。華夏交建更是位居全球國際工程承包商第三位。

同時,建築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數量也達到了713萬人,年均增長率爲14.6%。

後世的建築業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根據改開40週年的統計數據,建築業的增加值達到了億元,相較於改開前的1978年增加了億元,年均增速達到了驚人的16.6%。

這些建築業企業年均增加約2202家。從數量上來看,這個行業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發展迅速,不斷壯大。

後世改革開放40多年,華夏建築業的發展令人矚目。

蓬勃的市場發展,也使得建築行業創造的財富神話特別多;後世富豪榜上的常客,除了IT行業,大多數都是建築行業的出身。

總的來說,華夏企業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的表現十分出色。他們憑藉着強大的實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成功地把握住了市場的機遇,成爲了行業的佼佼者。

此外,建築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也達到了6.7%,相較於1978年提高了2.9個百分點。

劉之野請姐夫出面,召集了一些常年做過泥瓦匠的農民來這裏建四合院。

他作爲民兵隊長和附近幾個村子的民兵營長,威望較高,能夠很好地管理好這百十號人。

現在“樣式雷”投靠了他,他心中逐漸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這有了現成的建築技術人員,再加上村子裏這一百多號人的泥瓦匠、木匠、石匠等建築工人,他完全可以成立一個村辦的建築公司。

初期規模無需過大,他們可以循序漸進,畢竟未來還有十幾年的時間。

在此期間,他們可逐步培養並鍛鍊團隊,造就一批有能力的骨幹成員。

待時機成熟之際,他們就能夠迅速崛起,利用其他企業還在起步階段、蹣跚學步之時,搶佔市場先機,成爲行業內的領頭羊,掌握話語權。

在現實角度考慮,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以比爲基礎成立建築隊,可以解決一些農村剩餘勞動力,繼續創造價值,給一些人的生活帶來改變。

另外,這對村子裏發展,建築材料廠也是有好處的,畢竟村子就這麼大,這遠遠不斷生產出來的轉瓦石灰等建築材料,必須有市場纔行。

在當今社會,雖然普通建築隊很難有機會參與國家的大型工程中,但民間仍有不少活兒可幹。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