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年代:悠閒的日子 > 第1章

第1章 (1/3)

目錄

1959年冬。

四九城。

北風呼嘯而過,偶爾夾雜着幾朵雪花,吹的人臉疼。

頭頂是黑壓壓的烏雲,不見陽光,使得本就寒冷的冬日,溫度又低了幾分。

“前面的人快點,再磨嘰,菜都涼了。”

“擠甚麼擠,又不是打不上。”

“擠擠怎麼了,擠擠暖和。”

“是特麼的誰說的,別讓老孃逮着。”

亂糟糟的人羣拿着碗筷,勉強排成兩隊,在叫罵聲中,緩慢前進。

隊伍的盡頭是兩口冒着熱氣的大鐵鍋,邊上放着兩大筐棒子麪窩頭,上面遮蓋着一層薄薄的白布,勉強的隔絕的外

面的寒風。

“嚷嚷甚麼,不想喫的滾蛋。”

看着眼前雜亂的場景,打菜師傅扯着嗓子吆喝道。

大師傅這麼一吆喝,還真管用,隊伍裏的幾個刺頭,瞬間啞了火,場面安靜不少,只剩下呼嘯的寒風,在耳邊肆意

嚎叫。

“還是餓的太輕。”

另一個打菜師傅,舀了一勺白菜,扣在面前碗中,頭也不抬的說道。

“老梁,今天領導沒過來?”頭前那位脾氣暴躁的大師傅問道,“就這麼天天清水白菜撒把鹽,叫我們過來幹啥,

隨便找個會生火的就成,還用的着叫廚子,這不噁心人嘛!”

“瞧你這話說的,你以爲我樂意來?”

老梁瞧着眼前的婦女,面黃肌瘦的,臉上一點血色沒有,身旁還跟着一個三四歲的女娃娃,心生憐憫,特意從筐裏

多翻騰了幾下,挑了三個大一點的窩頭。

其實每個窩頭都差不多大,和娃娃拳頭似的,餓極了的人,一口一個。

救助站有現成規定,窩頭成人兩個,娃娃一個。

老梁也不敢多給,能來救助站求活路的,全是餓紅了眼的災民,在填飽肚子面前,哪有道德可言,多給哪個,就是

害哪個。

儘管救助站裏有拿槍的公安鎮着,每天早晨仍舊往外抬屍首,說不清是餓死的還是被人害死的,每個救助站裏亂糟

糟的上千難民,哪裏說得清楚。

自1958年開始,全國大面積旱災,波及冀、晉、陝、甘、青、西南川、滇、黔及華南粵、桂等多個省區,爲近30年

未有的大旱。

京城自58年冬開始,設立多處救助站,救濟北方多個省份的來京災民。

令政府沒想到的是年,旱情愈演愈烈,開年便是嚴重的春旱,僅靠近京城的河北省,受災面積就有150萬公

頃,災民越來越多,已經多到京城政府難以爲繼,此時的救助站也就勉力維持。

建國後的三年困難時期正式拉開序幕。

而我們的主角楊慶有,也混在隊伍當中,咯吱窩裏夾着個破碗,雙手揣在袖子裏,等着領取那兩個救命窩頭。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