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人在秦時,趨吉避凶 > 第556章 第550章 ,各方反應

第556章 第550章 ,各方反應 (1/2)

目錄

第550章 ,各方反應

許青處決一百六十三名叛黨以及呂不韋被罷免貶爲庶人消息一出,緊隨其後便是嬴政有意立許青爲相邦的消息不脛而走,前後三個消息一出,瞬間便在秦國掀起一場波瀾。

咸陽,某處酒樓。

壓抑不安的氛圍在不大的房間中蔓延着,屋內十幾個人神色有些難看,目光時不時的看向房門口,壓抑的氛圍讓他們像是在胸口上被壓了一塊石頭一樣,讓他們有些喘不過氣來。

忽然間房門被推開,屋內的十幾個人瞬間抬頭看去,一個個的眼中閃過精光。

治粟內史看了一眼屋內期待的衆人,臉色有些低沉的走入了房間之中。

“王內史情況如何?您是否見到了文信侯?”一名官員期待的看向治粟內史,語氣有些緊張的問道。

其餘人也是或期待或緊張的看着治粟內史,他們這些人都是呂不韋門客出身的秦國官員,而今呂不韋被罷免相邦貶爲庶人,甚至連封地也要遷往巴蜀。

很明顯秦國宗室已經開始動手了,大王身爲秦國之君或許會看重他們的才能,不會對他們動手,但秦國宗室可不一定啊。

這場平定嫪毐叛亂之中,秦國宗室、昌平君和呂不韋三人是咸陽平亂的中堅力量,但呂不韋被嫪毐牽扯太深,靠着平叛的功勞保住性命已經足夠了,至於說朝堂局勢則完全落入了秦國宗室和昌平君手中。

他們這些六國士人以及門客出身人,定然不會被這兩股勢力所容的。

而他們要想保全自己,必須要推出一個有足夠影響力和威望,並且深受嬴政信任的人出來,替他們說話,帶着他們抵擋宗室和楚國外戚的進攻。

“沒有,文信侯入宮回來之後依舊閉門不出。”治粟內史搖了搖頭說道。

此話一出,原本期待的衆人瞬間面若死灰,呂不韋不見說明對方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通過不見面的方式在避嫌,從而不牽連他們了。

“這可怎麼辦?難道我們真的要引頸受戮嗎?”一名官員沉聲說道。

“文信侯這裏不妥,我們還有其他的辦法。文信侯曾經說過大王乃是英明之君,定然能夠明辨是非,只要我們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替我們向大王進言,我相信大王定然不會廢除我等。”

諫議大夫看向情緒低落的衆人,沉聲說道。

然而話音落下,其餘人的臉色更加難看了,如今能夠替他們進言而且身份地位足夠的人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李斯,另一個是昭明君許青。

“找誰呢?李斯嗎?他曾經也是文信侯的門客,跟我們也算是一門同氣,找他或許可以。”有人開口說道。

然而不等爲首的治粟內史、諫議大夫以及身爲廷尉丞的姚賈說話,便有人語氣不善的開口了。

“找他做甚麼?一個背主求榮之人,他會替我們說話嗎?”一個面容比較粗獷的官員,憤憤不滿的說道。

李斯身爲文信侯的門客,出使了一次韓國回來便成爲了大王的侍郎,這樣的行爲在他們眼中就是背主求榮,是對文信侯呂不韋供養之恩的背叛。

“倒也不能這麼說,我雖是文信侯的門客,但皆入朝爲官,既爲官自然應當效忠大王。李斯被文信侯舉薦爲使者入韓,自然爲秦之官吏,理應效忠大王。”有人反駁道。

“所言在理,更何況李斯並未對文信侯有任何不敬,文信侯也沒有責怪他。”有人繼續說道。

“不妥,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既是文信侯爲我等提供給養,那也應是文信侯允許纔可,李斯不告而別,非君子之道。”又有人站出來反懟道。

在這個時代,相較於君王,這些門客幕僚更加忠誠豢養自己的主君。

“但如今的局勢.”

很快一羣人爲了是否要找李斯而爭吵了起來,壓抑不安的氛圍瞬間變得緊張了起來,十幾個人分爲兩個派系,開始爭論到底要不要去找李斯。

姚賈看着爭論不休的衆人,又看了看沉默不語的治粟內史以及諫議大夫,回想到了昨天自己和許青之間的交談,忽然開口說道

“爲何一定要找李斯呢?昭明君許青也算的上是我六國士人。”

姚賈的聲音不大,但此話一出瞬間讓喧鬧不止的衆人安靜了下來,一個個齊齊看向了姚賈,目光格外的複雜。

“廷尉丞,您這話是在開玩笑吧?別忘了昭明君今日剛殺了一百六十三人,很明顯大王是想要他當一個孤臣啊。”一名官員站出來,看向姚賈沉聲說道。

“而且昭明君跟我們素來沒有關係,而且他身後還有百家士人的支持,與宗室和軍方走的很近,他又豈會幫我們?不幫着宗室一起落井下石便好了。”又有人忍不住嘆息道。

如今論被大王信賴的程度和威望,誰能夠比許青更高呢?若是許青願意帶領他們,那他們士人派系又有何懼?

但他們只議論着李斯,而對許青隻字不提,便是因爲朝堂派系的組成除了出身之外,更看重的是利益。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