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年代1944:我有空間囤貨種田 > 第38章 三百六十五里路喲

第38章 三百六十五里路喲 (1/3)

目錄

“鏘鏘起鏘起,鏘鏘鏘起鏘起”

這不是秧歌隊又開始巡遊了,

是家裏的兩個調皮鬼一邊嘴裏嘟嘟着,一邊扭動着小屁股,玩得不亦樂乎。

今天是破五,全家都在打掃衛生,

從初一到初五積攢的垃圾,都被掃地出門,送窮神,迎財神。

中午再喫一頓餃子,把初一留下的一起煮上,捏上小人嘴,無口舌是非。

新的一年都遇到好人,開開心心每一天。

對於大人來說,這個年也差不多了,接下來就要一直喫折籮了,

等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再用點心。

折籮就是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寓意來年不愁喫穿,

上點兒價值就是,體現了珍惜糧食、避免浪費的傳統美德。

小孩子嘛,這個年就過得長了,最少也得是正月十五,

只要有年味兒,過完正月也完全沒問題。

在後世的時候,劉德信小時候也是一直從一進臘月開始就盼着過年,

直到過了十五才依依不捨的從新年的氣氛中走出來。

開始長大以後,劉德信也和很多人一樣,包括小孩子也是,覺得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兒,

總結出來有春晚不好看啦,不讓放煙花啦,大魚大肉喫膩啦,習俗逐漸消失等等諸多原因。

再到後來,劉德信又有了新的感悟,

甚麼是年味?

不是老黃曆上印着的大道理,

是老媽炸丸子崩油的滋啦聲,是老爸踩着板凳貼對聯的高大身影,

是每一位親人在臘月裏忙前忙後張羅,累的直捶腰還要往你兜裏塞糖。

直到有一天,我們覺得自己成熟了,這個太麻煩,那個沒意思,年味就消失了,

以後娃娃的年味兒上哪兒找去?估計也是找不到了。

當家裏有老人的時候,年味多少都會有些餘溫,

你就明白,年味兒這玩意兒,得有人願意當傻子。

現在輪到自己給小丫頭們一個充滿年味的童年了,

當然這一代人,打小在年味兒裏滾大,倒像是把整個春節的熱鬧都醃進了骨子裏。

過完年就要去四九城,回家就不能像之前那麼頻繁了。

這段時間,劉德信就一直陪着兩個小丫頭,

趕大集,逛廟會,哪有熱鬧就往哪兒去。

還在這麼小的年紀上,就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快樂,樂不思家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

集市上很多賣元宵的,都是當場給你滾元宵。

劉德信帶着孩子們趕集的時候,買了幾斤回家。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