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心、理之學 (1/2)
大明國子監。
雄踞於大明士林的巔峯,全大明七成以上的進士出自這裏。
又因爲朱元璋規定,凡是落第的舉人都要進入國子監學習,即便是中不了進士的也能外放做官。
大明九成的縣丞以及各部主事、學諭皆是從國子監中選出。
誰在這裏成道,誰就握住了士林。
誰掌握了這裏,誰就控制了天下。
而朱元璋,即便他是皇帝,也從不曾真正控制這裏,否則今日李祺也不會來到這裏,代皇帝出刀。
李祺從車中步下,遙望國子監的大門,有些感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李善長曾經也兼領過國子監之事,還在洪武十八年平息了第一次國子監之亂。
監門前立着一老者,見李祺下車後,拱手道:“久聞李學士之名,今日一見,果真芝蘭玉樹之屬,天門貴種!”
李祺心知這便是國子監祭酒,上一任國子監祭酒宋訥在洪武二十三年病逝,這位如今的祭酒名爲胡季安。
歷史上對他記載不多,但他是劉三吾的好友,且參與了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最終被凌遲處死,可知他亦是江南一派。
“下官本是凡俗孽種,不過是幸得陛下垂憐,尚配天家貴女,故有幾分運道罷了。”
人設的打造,要時時刻刻,不能忘記。
隨着李祺隨祭酒走近,所有人都在觀望着這位在朝堂之上,一戰成名的韓國公之子、當朝駙馬。
而後,幾乎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被李祺的眼睛所吸引。
他的眼睛,如山如海。
並不如同傳說中那樣渾身帶着尖刺,灼灼傷人,也不是那般銳利,而是柔而堅韌,就像是夾縫中生存下來的雜草,帶着無窮的生命力。
衆人再次想起了前些時日傳出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怪不得能寫出這等明瞭善惡之語,真是不凡吶,縱然是與李祺敵對之人,也不禁暗歎。
待衆人簇擁着祭酒和李祺入了國子監學堂後,氣氛又是一變。
國子監中的士子已然各自安坐,烏壓壓一大片,皆着監生服飾,而後又不斷有人前來,坐於兩側,神情各異。
不時有監生交頭接耳,“翰林學士解縉竟然來了!”
“那個難道是東宮侍講齊泰?”
“那是……”
“竟然來了這麼多翰林院的學士!”
“他們雖然皆是有才之士,但若論儒宗學問,尚遠不如李學士,今日來此不足爲奇。”
“李學士乃是天縱之才,豈非常人能比。”
伴隨着鐘聲響徹,堂中頓時安靜下來,衆人都在等待李祺講經。
來到國子監,自然和朝堂上不同,先講經,後論道,無關乎生死,沒有那麼急切的要駁倒誰,講究的是道理,公理自在衆人之心。
李祺望着堂中黑壓壓的人羣,並沒有甚麼緊張,他已經準備了很久,“今日講心理之辨,善惡之分。”
程朱之學乃是當今正統官學,而明朝最出名的聖人莫過於王陽明的心學。
而對於李祺來說,他認爲這兩種學問都有巨大缺陷,程朱之學主張由道問學,強調格物致知,即窮物理,強調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但離譜的在後面,程朱理學中,學習知識是爲了增強人的道德水準!
朱熹認爲人的道德水平必將隨着知識的增長而增進。
這簡直就和開玩笑一樣,這造成了理學的儒者最擅長誇誇其談,而且互相攻擊道德。
- 都神豪了誰還做社畜啊!連載
- 李莊生同學不想重生連載
- 我明明是練武,怎麼變成神通了連載
- 戰錘,行商浪人筆記連載
- 1979黃金時代連載
- 那年花開1981連載
- 四合院這個放映員擅長尋寶鏟地皮連載
- 神聖計劃?可我是寶可夢訓練家啊連載
- 諸天輪迴之從仙路開始連載
- 假太監:從後宮開始連載
- 從斬妖除魔開始長生不死連載
- 全職法師:每系一個天生天賦連載
- 港綜:天命反派,別人裝逼我變強連載
- 影衛他懷了皇上的崽完本
- 凡人之燭龍開天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