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先摸個底 (1/3)
臨近中午,高一各班新生報到的熱鬧漸漸散去,高二、高三的老生們也放下手中的筆,紛紛湧向食堂。
唯獨陳拾安的插班報到流程還在繼續。
小道士這會兒正獨自坐在行政樓一間空曠的會議室裏,手邊放着六份待做的試卷,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六個科目。
桌面上除了試卷,還有一瓶礦泉水和一份盒飯——盒飯十分豐盛,是林校長特意去教師食堂爲他打包的。
“怎麼樣,肥墨,這飯菜還可以吧?”
“喵。”
“平時叫你肥墨不理人,有喫就應了是吧?”
“……”
陳拾安拿起餐盒蓋,給黑貓分了一份。他和貓兒都不挑食,比起山上的餐食,這食堂的飯菜品類顯然豐富得多。
一人一貓就這樣喫着盒飯,吹着空調,倒也愜意。
陳拾安是個講究人,沒有急着動筆做題,怕喫飯時弄髒卷子。直到喫完,他用紙巾將桌面和餐盒收拾乾淨,纔開始琢磨起眼前的試卷。
黑貓兒瞄了兩眼,只覺頭昏眼花,反正要讀書上學的又不是它,喫飽喝足,便乾脆在會議桌上躺倒酣睡起來了。
面對手裏的這六份卷子,陳拾安的狀態也沒比貓兒好多少,神色也從一開始的鬆弛,變得凝重起來。
——這是他第一次接觸考試卷子。
這場‘考試’有些特別,考場是會議室,考生只有他一人,沒有考官,沒有監控,手機也沒有收起來。
用梁老師的話說,要是他能通過手機或翻書找到答案,那基礎也還算可以。
摸底測試的意義就是摸底,不但梁老師想要知道他的底在哪兒,陳拾安自己也想知道自己做這些卷子究竟能拿幾分。
陳拾安最先攤開的是語文試卷。
兩篇現代文閱讀、一篇文言文閱讀、還有古代詩詞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以及最後的寫作。
本以爲語文會是自己最拿手的科目,卻沒想到剛開篇就有些卡殼了。
一篇講人工智能的文章裏滿是‘算法’‘神經網絡’之類陌生的詞彙。
陳拾安對着‘機器是否會擁有意識’的問題發愣,琢磨半晌纔在空白處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器無氣神,何談意識?]
好在現代文閱讀之後,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和名篇名句默寫都是他擅長的內容。
文言文閱讀考得是《史記・老莊申韓列傳》,陳拾安讀得比經卷還順。
釋義題裏‘道法自然’的‘自然’二字,他不僅寫了註釋,還在旁邊添了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覺得出題人問得淺了。
名篇名句默寫題就更不用說了,雖然部分題目是以場景應用的方式出現,但自幼熟讀四書五經等名篇經典的他,運用這些名句時也是得心應手。
到了最後的作文,題目出的是‘論創新與傳承’。
看到這個題目,陳拾安頗有感觸,從《莊子》的‘與時俱化’寫到葛洪的‘述而不作’,洋洋灑灑寫了半頁,抬頭看見不少於800字的要求,又補了段《太平經》裏的話,通篇沒有一個標點,只有句讀隔開,活脫脫一份文言文寫作。
不得不說,語文試卷雖然做着不太習慣,但總體還算是順手的,這也給了小道士很大的信心,隱隱約約心底裏又有些‘不過如此’的情緒開始冒頭了。
只是這樣的自滿沒有持續太久。
翻到數學卷子的時候,陳拾安的眉頭便擰成了疙瘩。
大量從未見過的名詞和造型古怪的符號充斥着卷面,那些印着x、y、f(x)、∉、∩、∠、sin、cos……的式子像是沒見過的符咒,幾何立體圖形他倒認得是個‘方盒子’,可‘異面直線所成角’又是個甚麼玩意兒?!
有那麼一瞬間,陳拾安懷疑過自己做的不是數學,而是一門甚麼外語卷子。
咱普羅大衆買菜購物做生意算賬的時候,能用得上這些?
或許用銅錢來起個卦,能從四個選項裏找出比較像答案的那個,但畢竟只是場摸底的測驗,不會也就不會了,而且選擇題分值有限,就算蒙對幾道也杯水車薪。
- 少女的野犬連載
- 只想躺屍的我被迫修仙連載
- 穿成攝政王的侍愛逃妻連載
- 在此刻,擊碎次元壁連載
- 人在鬥羅,武魂掌天瓶連載
- 舞蹈校花太誘惑,我強億點怎麼了連載
- 三國:被劉備趕走,我截胡孫尚香連載
- 從加點開始無限進化連載
- 華娛:天仙真的太想進步了連載
- 青山無刪減連載
- 在無職轉生中尋找邂逅嗎?連載
- 檸檬汽水糖連載
- 諸天:我有許多物品欄連載
- 逆徒每天都想欺師犯上連載
- 暗戀十二年的他離婚了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