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 > 第421章 第413章 這是巴黎?

第421章 第413章 這是巴黎? (1/3)

目錄

第413章 這是……巴黎?

翌日,巴黎的報紙幾乎被同一個名字佔據。

《費加羅報》的頭版標題是《托馬斯·愛迪生點亮巴黎》,配以對那臺二十七噸“巨獸”發電機的木刻畫配圖,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工業力量的頂禮膜拜。

文章宣稱,愛迪生的展示“不僅征服了我們的眼睛,更征服了我們對未來的想象”。

並且着重指出,那持續五天的光明宣言,標誌着電燈已從“富人的新奇玩物”蛻變爲“即將走入千家萬戶的實用發明”。

《小日報》則以更通俗、更具煽動性的筆觸,渲染了現場觀衆目睹“另一個太陽”在工業宮內升起時的震撼與狂喜。

他們用整個版面刊登了那由一千二百隻白熾燈組成的“燈塔”的插圖,光芒彷彿要透出紙面。

報道反覆強調“連續點亮120小時”這個數字,將其塑造爲可靠性無可辯駁的象徵,並暗示愛迪生的系統將是巴黎邁向“不夜城”的唯一選擇。

《時報》的評論雖然更爲謹慎,但基調依然是樂觀的。

文章分析了愛迪生系統可能帶來的社會變革——延長工作時間、改變城市夜生活、提升公共安全……

並認爲法國政府應當積極介入,抓住這次技術飛躍的機遇。

《高盧人報》甚至直接呼籲:“是時候認真考慮將愛迪生的專利納入國家戰略了!我們不能在電力的賽跑中落後於美國。”

一種樂觀的情緒在巴黎城中瀰漫。

一整天時間,咖啡館裏,沙龍中,交易所內,人們談論的都是愛迪生、電燈,和未來那觸手可及的光明。

巴黎人再一次集體迷醉在新奇的事物上!

傳聞更是像野火般蔓延。

有消息靈通人士信誓旦旦地表示,國際電力博覽會評審委員會已經達成共識,將把最高榮譽“金獎”授予托馬斯·愛迪生。

更有甚者,從某些部長辦公室隱約透出風聲,稱法國政府內部正在討論斥巨資收購愛迪生的電燈系統專利,並籌建法國第一家國家級的中央發電廠。

他們的目標是讓巴黎率先全面電氣化。

資本的觸角也敏銳地嗅到了機會,一些銀行家和工業巨頭開始私下接觸愛迪生的代表,探討合作的可能性。

托馬斯·愛迪生在短短几天內,就站在了征服歐洲最重要的一個市場的門檻上。

在這股幾乎一面倒的輿論風暴中,只有《小巴黎人報》在一篇報道中提及:

【據悉,在本屆國際電力博覽會工業宮二樓東側展廳,「索雷爾-特斯拉電氣」擁有一處展區。

該展區已被神祕黑布覆蓋逾一週,將於明日揭曉其展示內容。

萊昂納爾·索雷爾先生,想必會爲我們帶來不同於傳統工業的獨特展示。】

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萊昂納爾·索雷爾”這個名字當然是如雷貫耳的——畢竟距離他在司法宮面前一呼萬應纔過去不到三週。

但一個作家,一個劇作家,涉足電力?這聽起來更像是一位文人出於好奇心的玩票,或者某種行爲藝術。

電力,屬於愛迪生、西門子、格拉姆這些名字,屬於鋼鐵、線圈、碳絲和精密的計算……與小說、劇本和美學思辨相去甚遠。

因此,這則消息並未引起多少真正的關注,很快便被淹沒在關於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光明之塔”的新聞浪潮中。

一天的時間,匆匆而過,國際電力博覽會依舊熱鬧非凡。

工業宮底層,愛迪生的展區依舊是人潮的中心。

那臺巨大的發電機低沉地轟鳴着,如同一個不知疲倦的心臟,讓上方的一千二百隻白熾燈穩定地散發着光芒,將整個展廳映照得如在日光之下。

參觀者仰着頭,臉上無不帶着驚歎與敬畏。

它已經成爲一個地標,一個神蹟,一個“未來已至”的宣告!

在相對安靜的二樓展廳,一些好奇的市民,在滿足了對於愛迪生“巨獸”的好奇心後,開始流連於其他展臺。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