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從水泥廠崛起:我能看見忠誠度 > 第15章 調查結果出乎意料

第15章 調查結果出乎意料 (2/2)

目錄

青洲英坭的股價與其實際價值之間存在顯著的差距,這可能是由於市場對該公司的認知不足、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前景的保守估計,或是其他市場因素所導致。

目前,靑洲英坭在股市上的掛單不少,但是掛價都算穩定,並沒有因爲掛單多而導致價格崩塌。

剛剛最新成交價,靑洲英坭每股爲港元一股……”

蘇志學將自己所瞭解的資料以及調查到的信息詳細地跟林浩然彙報了一番。

市值兩億多港元嗎? 這有點出乎林浩然的意料,他還以爲,靑洲英坭不過是一家水泥廠而已,市值一億應該不錯了,沒想到超過兩億港元。

前世,關於李加誠收購靑洲英坭的這段往事,在相關資料中僅被輕描淡寫地提及,並未深入展開,更無詳盡的收購過程與細節記錄。

相反,諸如九龍倉、和記黃埔、港燈集團等市值龐大、影響力深遠的企業,它們的併購歷程則被詳盡記載,過程清晰可見。

這亦在情理之中,畢竟與九龍倉、和記黃埔這樣的業界巨擘相比,靑洲英坭在規模與影響力上確實難以望其項背。

不過,一想到靑洲英坭在紅磡這種市中心擁有這麼大一塊地皮,兩億多港元,還真是很低價。

也難怪李加誠之後會盯上這家公司。

現在的英資企業,的確很值得併購。

就如目前在股市中鬧得沸沸揚揚的九龍倉,如果按照實際估價來算,市值就能達四五十億港元,妥妥的巨無霸企業。

而在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的時候,九龍倉股票在每股13-14港元之間踟躕不前,該公司總股1億股左右,股票市值波動區間在14億港幣左右而已。

所以,這種股市市值與實際價值相差甚遠,股市市值嚴重偏低的現象,在香江可不少,特別是英資財團掌控的企業。

這就是英資企業後面爲甚麼會不斷被華資財團盯上,並且不斷蠶食吞併的原因。

“你去證券交易所幫我弄一份靑洲英坭最近半年的股票交易流水,我在這裏等你。”林浩然並沒有急着讓蘇志學動手,而是繼續吩咐道。

“好的林總,我馬上過去,您稍等。”蘇志學應下之後,很快便出了門。

大約過了十分鐘左右,蘇志學回來了。

他手中,拿了幾張訂在一塊的A4紙,上面佈滿了數據。

“林總,這是靑洲英坭最近半年每日的交易數據,我通過香江證券交易所裏面認識的人搞到手的。”蘇志學將A4紙遞給了林浩然。

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票。

(本章完)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