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39:清算 (1/3)
第39章 39:清算
1996年,從京城出發,並沒有直達鹿城的火車,而鹿城也尚未開通直達全國主要城市的客運列車,直到1998年金溫鐵路全線開通,才結束浙西南地區沒有鐵路的歷史,並開通進京列車。
眼下想要到鹿城,需要先從京城站坐到魔都站,然後從魔都選擇坐輪船、或者坐大巴車走104國道的方式前往鹿城。
前者要花費20小時—24小時,通常傍晚從魔都出發,第二天下午抵達鹿城,在以前沒有公路的時候,有“要出鹿城,水路一條”,鹿城話諧音叫“死路一條”的說法。
後者全程大約需要10-12小時,甚至更久。路況較差,顛簸是常態,因此有“汽車跳,浙省到”的說法。
……
此次前往鹿城,一共二十人,除了王盛團隊的十四人外,還有廠裏派的一位攝影指導、一位燈光指導,兩位還有電影夢的攝影師助理,以及擔當領隊、協助王盛的廠辦副主任孫海洋。
孫海洋是個四十出頭的中年人,戴着眼鏡,身材微胖,臉上總是掛着和氣的笑容。
“王總,全都安排好了。”
孫海洋回到自己和王盛乘坐的硬臥車廂,對王盛客客氣氣道。
人員、設備安頓這些事情,他全都包去幹了。
廠裏就沒有不透風的牆,王盛這趟南下,要完成一個四十萬元‘私人訂製業務’的消息,已經在廠裏傳遍了。
四十萬……
如果省一省,拍一部獨立電影都夠了,要是運氣好,拿去國際電影節參賽,說不定還能得個獎,然後把片子賣給鍾愛中國文藝片的歐洲佬,就能賺到外匯啦!
即使還沒有賺到外匯,這四十萬也足夠惹人眼紅。
更別提,‘金禧典藏’、‘鉑金映像’業務已經完全鋪開,‘影像記憶’項目也即將上馬,這些業務全部加上,很有可能把營收幹到月入百萬級。
然而,盛影傳媒並不算北影廠傳統意義上的三產,它擁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等其他正常公司應有的權利,廠裏壓根伸不了手。
另外,這間公司的底色,是王盛舉債建立的,他本就是最大的出資方之一,明確持有80%的股份,而北影廠並沒有直接持股盛影傳媒的股份,而是由子公司北影音像公司代爲持股20%,只享有分紅權,如此一來,廠裏就更沒資格指手畫腳了。
盛影傳媒的強勢崛起,帶來了意料之中的結果,廠裏管理層出現了分裂。
星城會議一結束,有關幾大電影廠會被重組的小道消息便被傳的滿天飛。
雖不清楚北影廠是否在此列,但北影廠在京城,那就絕對逃不脫,含權量不如塊塊上領導的北影廠管理層,被一種大廈將傾的恐慌感所籠罩,讓他們不得不爲自己、爲家人想後路。
恰在此時,錢途遠大的盛影傳媒出現了。
想上這艘船的人太多,想要在這艘船上進步的人更多,爲了自己孩子的將來,那就只能先下手爲強,爲王盛討回公道!
王總不計較那三棍,我們還能不懂事嗎?
青蒜,必須青蒜!
這就是孫海洋對王盛客氣的根本原因。
韓三坪這段時間不在廠裏,那幫管理層都快鬥上天了。
執行打人的、暗示打人的,全部都要鬥下去。
已經把孩子送進盛影傳媒學手藝的孫海洋,不想摻合這些,便接了這個領隊的差事,替王盛打下手,南下避避廠裏的風波。
“麻煩孫主任了。”
捧着婚慶電影策劃案邊看、邊琢磨哪裏還需要改的王盛,抬起頭看向臉上掛着笑容的孫海洋,問道:“韓廠長還在鹿城嗎?”
孫海洋扶了扶眼鏡,壓低了些聲音:“韓廠長的行程我還真說不準。他這趟南下,任務重啊。
一方面是爲廠里拉投資,見各路老闆,陳老闆只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爲了下個月就要上映的《孔繁森》,在江浙兩省多爭取排片,多賣拷貝。”
他頓了頓,繼續解釋道:“王總你應該知道,自從93年廣電部發了3號文件,提出‘製片廠可直接與地方發行單位見面’,這發行渠道就開始鬆動了。
特別是蘇省,好些地市級電影公司膽子大,直接繞過省公司,跟我們製片廠聯繫買片子的本地發行權,這一現象被稱爲‘蘇省突破’,當時可震動了整個行業。”
- 我的絕美阿姨!連載
- 完了,被這個假道士學到真本事了連載
- 華娛2021:他不是搞科技的嗎連載
- 悟性逆天:從鬥羅開始的次元之旅連載
- 華娛:踩着娜英馮褲子成爲頂流連載
- 糟了:家裏竟成了交通站!連載
- 重生民國之中華崛起連載
- 重生何雨柱離開四合院連載
- 東京非自然法醫連載
- 渣攻撤回了一條BE完本
- GB不女扮男裝不舒服連載
- 人在諸天,躺贏證道連載
- 匹配到頂級Alpha後馬甲掉了連載
- 混在民國當軍閥我要多娶姨太太連載
- 晚年大成聖體,我能穿越洪荒世界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