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筆尖下的世界
《天龍八部》的角色塵埃落定,巨大的喜悅和隨之而來的更繁忙的準備工作,讓賓館房間裏的空氣都彷彿加速流動起來。劉曉莉忙着接洽合同、安排後續培訓、蒐集更多關於《天龍八部》劇組和角色的資料,忙得腳不沾地。劉亦菲則在短暫的興奮後,迅速投入了更刻苦的臺詞、儀態和武術基礎的預習中。
江瑾辰依舊保持着他的節奏,晨功、上課、圖書館、片場(現在變成了《天龍八部》籌備組的辦公地點,他偶爾去送東西或短暫接送)。但他明顯感覺到,劉亦菲的生活重心正在以一種不可逆轉的速度,朝着一個更廣闊、更專業、也更擁擠的舞臺飛速遷移。
他替她高興,這是她應得的。但某種難以言喻的緊迫感,也悄然攫住了他。他不能總是那個站在原地,目送她越飛越高的人。周老師的話、母親的探望、那些暗地裏的流言……都像細小的鞭子,輕輕抽打着他。
他需要更快地找到自己的錨點。
除了更拼命地學習表演,他開始嘗試另一件事——寫作。
這個念頭並非憑空而來。前世作爲互聯網時代的社畜,他看過太多或精彩或狗血的故事,受過無數信息流的沖刷。加之這段時間系統學習表演理論,拉片分析,他對人物塑造、情節架構、戲劇衝突有了更專業的角度和理解。最重要的是,他親身經歷着這個時代影視行業的脈搏,甚至近距離觀察着一位未來巨星的最初綻放——這種獨特的視角和體驗,是任何人都無法複製的。
他買來了厚厚的稿紙和一盒筆,開始利用一切碎片時間寫寫畫畫。最初只是些零散的想法、人物小傳、片段式的場景描寫。他嘗試寫的不是一個完整的劇本,更像是一部小說的雛形,一部帶有懸疑和現實色彩的都市劇,聚焦於一個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與選擇,裏面融入了他前世今生的許多觀察和思考。
過程並不順利。理論和閱歷是一回事,真正落筆是另一回事。他常常寫了又撕,撕了又寫,對自己的文字充滿懷疑。有時一個情節卡住,能對着稿紙枯坐半天。
劉亦菲最先發現了他的異常。有時她深夜結束練習,會發現江瑾辰還坐在小茶几前,檯燈亮着,眉頭緊鎖,筆下唰唰作響,或者長時間地發呆。
“瑾辰,你在寫甚麼?”一次,她忍不住好奇地問,湊過去想看。
江瑾辰下意識地用手遮了一下稿紙,隨即又覺得這動作有些可笑,便鬆開了手:“沒甚麼,隨便寫點東西,練練筆。”
劉亦菲看着稿紙上密密麻麻的字,還有不少修改塗抹的痕跡,眨了眨眼:“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嗎?”
“不算,我自己想寫的。”江瑾辰含糊道。
“哦……”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看他似乎不願多談,便體貼地沒有追問,只是後來每次經過他身邊時,腳步都會放得更輕一些。
偶爾,江瑾辰也會遇到瓶頸,心情煩躁。他會放下筆,走到窗邊透氣。看着窗外車水馬龍、正在飛速建設的北京城,再回頭看看燈下苦讀劇本或練習身段的劉亦菲,一種奇異的時空交錯感會再次襲來。
他是這個時代的參與者,卻帶着另一個時代的靈魂。他的筆下的故事,是否能真正觸動這個時代的人?
一天晚上,他又一次對某個情節的處理猶豫不決,下意識地喃喃出聲:“這裏……是讓他直接發現真相,還是再設置一個反轉?”
正在壓腿的劉亦菲忽然轉過頭,接口道:“反轉一下吧?不然多沒意思。”她說完,自己先愣了一下,似乎沒想到自己會突然插話,臉頰微紅,“我……我隨便說的,你寫你的……”
江瑾辰卻愣住了。她這句無心的、基於最直觀觀衆視角的話,像一道光,瞬間劈開了他糾結的迷霧。
對啊,過於直白反而失去了懸念的張力。
他猛地坐回桌前,拿起筆唰唰地寫了起來。
劉亦菲看着他專注的側影,偷偷抿嘴笑了笑,繼續練習,心情莫名地好了起來。
自那以後,江瑾辰偶爾會在遇到選擇時,把兩個選項用最簡單的方式說給她聽,不涉及具體內容,只問感覺。劉亦菲總會很認真地思考,然後給出最直接的反應:“這個好假。”“我喜歡這個!”“哎呀,這個人好可憐……”
她的反饋純粹而直覺,像一面最乾淨的鏡子,映照出故事最原始的吸引力所在。
江瑾辰的稿紙越堆越厚,故事的世界在他筆下逐漸清晰、豐滿。雖然前路依舊漫長,但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成了陪伴劉亦菲劇本朗讀聲的、另一道令人安心的背景音。
他們依舊在各自的軌道上努力奔跑,只是偶爾,她的星光會照亮他前行的紙頁,而他筆下的世界,也悄然浸潤着她周圍的空氣。
這是一種無聲的陪伴,也是各自成長中,最初的、笨拙的相互滋養。
---
- 鬥破之魂族妖女連載
- 火影:愚弄忍界的我被奉爲救世主連載
- 家裏家外:開局小漁村趕海連載
- 吞噬:娶妻成神,多子多福連載
- 射鵰:從鏢人開始連載
- 江醫生他懷了死對頭的崽連載
- 三國:被劉備趕走,我截胡孫尚香連載
- 被娃娃親Alpha標記後我懷崽了連載
- 諸天,從小李飛刀開始連載
- 人在型月,開局收養小櫻連載
- 你把人家皇帝防到戰俘營了?連載
- 綜武:不做人了連載
- 男主的弟弟不正常連載
- 穿越1960四合院釣魚又打獵連載
- 鬥羅:制霸鬥羅從召喚孔德明開始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