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1/3)
朱元璋將心中所想寫下,命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要求朱棣親手拆閱,並給出自己的意見。
朱元璋深知自己時日無多,未來大明終究是朱棣的。倘若兩人意見相左,他欲修洛陽爲都,而朱棣偏愛北平,之後再遷都北上,必然耗費民力,勞民傷財。
朱元璋的車駕未在泗州久留,沿着運河一路向北,直往山東。
他此行雖說是巡視天下,實則主要意在北方。江南一帶近在眼前,早已看慣,朱元璋不願再多逗留。
北方卻不同,朱元璋從未親臨,尤其是北元覆滅之後,北平一帶因何秋的種種舉措日益繁榮,朱元璋卻只能透過奏章瞭解,終究缺乏實感。
此外,朱元璋也想去漠南走一趟。如今漠南幾乎全在大明掌控之中,北平、大寧、宣府連成一線,迫使韃靼與瓦剌退回漠北或西遷。
特別是何秋髮展北平後,修建了通往漠南的水泥路,往來便利,不少漢人遷往漠南,也有牧民投奔北平。
漢人與牧民在北平及漠南混居雜處,近日北平都司上奏,請求在漠南設城。朱元璋尚未答覆,他想親眼看看漠南再作決定。
此舉既是安撫,也是威懾,讓近來蠢蠢欲動的蒙古人認清誰纔是真正的主人。
朱元璋已意識到在九邊設立重鎮、屯駐重兵對大明造成的負擔。這樣龐大的兵力駐守西北、東北等苦寒之地,使朝廷難有大規模行動。
每年消耗的糧草絕非小數目,若非近年來新政緩解了壓力,朱元璋也不敢修建金沙江水道、出巡天下,更不敢考慮治理淮河。
然而若真要建都洛陽,朝廷的財力恐怕又將捉襟見肘,工程實在太多。
朱元璋想起何秋曾提過利用蠻夷戰俘,心中不禁躍躍欲試。這辦法太合他心意,能省卻無數民力。
同時還能削減蠻夷數量。若北方的蒙古人、瓦剌人能減少一半,死於爲大明修建都城的工程中,朱元璋做夢都會笑醒。
此舉可謂一舉多得,實在是上策。
一路上,朱元璋不斷與朱棣書信往來,商議此事。朱棣起初仍傾向建都北平,但身爲人子,終究不能違逆父親之意。
儘管建都洛陽耗費更多,卻比北平更爲安全,也更有利於彌合南北矛盾。
不久,朱元璋抵達北平。說起來,他此前從未到過北平,此番親眼所見,果然不負大元故都之名,氣象恢宏。
再加上朱棣與何秋的治理,如今的北平城工商業繁榮,雖不及蘇揚先天條件優越,卻已成爲大明北方最繁華的都市。
不僅商業興盛,文化也因何秋當初的推動而繁榮,小說業尤爲發達。每日不知有多少知名或無名的小說、散曲從北平的書坊發往全國各地,供人消遣。
朱元璋對北平並無太多好感,僅停留兩日便啓程前往遵化,此行他尤爲重視此地。
原本計劃在抵達北平前便前往遵化,但隨行官員力勸朱元璋先至北平稍作休整。連續近兩個月的行程,衆人皆擔憂朱元璋的身體狀況。
尚未抵達遵化,僅距城數十里,朱元璋已感受到此地與衆不同的氣息。
不愧是在何秋經營下崛起的鐵城遵化。
如今遵化已成爲大明最重要的鋼鐵基地,年產鋼鐵上萬噸。自朱棣將王府後院的高爐遷至遵化後,朱元璋放寬了對朱棣的限制,加之何秋與歐雪嵐的共同努力,遵化鐵業發展迅猛。
南方尚無任何地方的鐵業能與遵化相提並論,即便是後世的佛山、漢陽,此刻亦未成氣候。
朱元璋或許並不瞭解這些細節,但他深知遵化對大明的重要性。
大明百萬軍戶的兵器,以及上千萬百姓所需的農具、鐵鍋等日常用品,皆由遵化產出,供應全國。
短短數年間,遵化已成爲北方商業的翹楚,遵化商人無論行至何處皆備受尊崇,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商人羣體。加之燕王朱棣被立爲太子,更使這些遵化與北平的商人倍感自豪。
何秋隨行前往遵化,心中卻不免忐忑。
他來自後世,深知大規模鍊鐵所帶來的後果。在離開北平前,他已注意到遵化的自然環境有所惡化,期間亦多次與在北平的弟子們交流,對遵化的狀況比旁人更爲清楚。
然而,古代中國講究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共處,他難以預料朱元璋目睹遵化環境後將作何反應。
行至遵化城外數里,朱元璋已察覺異樣。
遵化城附近濃煙滾滾,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令朱元璋幾欲噴嚏。空氣中飄浮着黑色灰燼,落在地面,將四周染成一片漆黑。即便地方官員爲迎接朱元璋特地清理道路,仍難免黑灰飄落,使路面顯得污濁不堪。
就連附近的河流亦呈黑色,何秋心知肚明其中緣由。
- 穿越1900年:主宰東北連載
 - 大明中興全憑殺殺殺搶搶搶連載
 - 三角洲:開局獲得天才少年系統連載
 - 婚後沉淪完本
 - 從火影開始晉升空想家連載
 - 洪荒:從一粒息壤到萬道之祖連載
 - 人在美利堅,雙穿童話世界!連載
 - 頂級尤物她是萬人迷【快穿】連載
 - 皇后她不幹了完本
 - 異世種田:小夫郎養崽超兇連載
 - 黑帆連載
 - 請回答二零二零連載
 - 無限劍制練成了,你說這是龍族?連載
 - 遮天:大成霸體連載
 - 哈利波特:我和無數個我速通諸天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