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穿越重生 > 四合院:守護何雨水,何雨柱逆襲 > 第79章 跟師傅溝通去軋鋼廠

第79章 跟師傅溝通去軋鋼廠 (1/2)

目錄

軋鋼廠那一網兜沉甸甸的水果罐頭,穩穩擱在堂屋新打的八仙桌上。

玻璃瓶映着油燈的光,裏面飽滿的黃桃瓣清晰可見。

何雨水湊近,小手好奇地碰了碰冰涼的瓶身:“哥,這是啥?”

“廠裏的東西,甜果子,回頭給你開。”何雨柱應着,目光掃過窗外。

對面易中海屋裏的燈亮着,窗紙上是他端坐看報的影子,一派“平和”。後院聾老太那屋,也靜得出奇。

這院子,終究是太小了。

夜深,隔壁傳來雨水均勻的呼吸。

何雨柱躺在炕上,雙手枕在腦後,毫無睡意。

白日裏軋鋼廠竈火的灼熱,婁半城話語的分量,鴻賓樓後廚瀰漫的憂慮,沉甸甸地壓在心頭。

利弊的天平,在心中無聲地傾斜、加碼。

軋鋼廠:

平臺鉅艦: 幾千人的國營大廠(合營後更是如此),食堂是關乎生產穩定的命脈之一,地位絕非鴻賓樓這樣的私營酒樓可比。背靠大樹,抗風浪能力不是一個層級。而且“合營是大勢所趨”,更何況以後的統購統銷、自然災害、特殊時期,軋鋼廠工人的身份顯然更安全。

起點優越: 婁半城親口許諾的食堂班長、高出三成的工資、獨立的小竈廚房、骨幹的地位。這不僅是待遇,更是起點和話語權!起點便是核心,就算以後婁半城在廠裏沒有話語權了,只要自己廚藝好,一樣受重視。

後勤深根: 食堂是後勤的核心。軋鋼廠規模龐大,後勤體系複雜,這正是他憑藉手藝和空間微量優勢,一步步向上紮根、掌握實權的最佳土壤。未來起風時,後勤便是最穩的避風港。

時代所趨: 公私合營的浪潮已至,鴻賓樓這艘精緻的畫舫,隨時可能被時代的巨浪吞沒或徹底改造。軋鋼廠這艘鋼鐵巨輪,纔是順應大潮、能載着他和雨水平穩前行的方舟。

鴻賓樓:

師恩深重: 李存義待他如子侄,傾囊相授。這裏是手藝啓蒙和精進的搖籃,有袍澤之情。驟然離開,於情於理,都需慎重。

環境熟悉: 後廚的流程、師傅們的脾性、一磚一瓦都已熟稔。雨水暫時託付也方便(雖然以後住校)。

技藝舞臺(暫時): 鴻賓樓目前仍能提供精細烹飪的平臺,錘鍊技藝。

然而,這最後兩點,在軋鋼廠那壓倒性的平臺優勢和時代洪流面前,顯得如此脆弱。更何況,婁半城承諾的獨立小竈,同樣能精研技藝!

“鴻賓樓是精緻的船,但風浪將至,它太小了。”

“軋鋼廠是鋼鐵的島,雖非桃源,卻足夠堅固,能讓我站穩腳跟,爲雨水、爲自己、也爲未來,築起一道堤壩!”

何雨柱的眼神在黑暗中變得無比堅定。心念已決!

翌日,鴻賓樓後廚的氣氛比往日更加壓抑。

鍋勺碰撞的聲音似乎都少了些生氣。

李存義蹲在竈臺邊,悶頭抽着旱菸,煙霧繚繞着他緊鎖的眉頭。和其他幾個老師傅湊在角落,壓低了嗓子,愁雲慘霧地議論着。

“聽說了嗎?前門大街那家百年綢緞莊,昨兒個也掛上合營的牌子了!東家……唉!”

“咱們這兒,怕也是早晚的事……這手藝,這招牌……”

“合營了,還能有咱的竈頭嗎?新來的經理懂個屁的廚藝!”

憂慮像沉重的溼布,籠罩着這個曾經充滿煙火豪氣的後廚。

何雨柱默默走到自己的案板前,拿起鋒利的片刀,開始處理一筐冬筍。

刀鋒切入筍殼的聲音清脆利落,彷彿在切割着瀰漫的愁緒。

午市後的短暫空閒,後廚裏只剩下收拾殘局的窸窣聲。

李存義依舊蹲在那裏,菸袋鍋子裏的火星明明滅滅。

何雨柱深吸一口氣,走到師父身邊,也蹲了下來。他沒有繞彎子,聲音低沉卻清晰:“師父,昨兒個婁半城單獨找我了。”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