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小規模投產 (1/2)
當金黃油脆的麪餅在開水沖泡下漸漸軟化,散發出誘人的食物香氣時,考察組的領導們紛紛露出了驚訝和讚賞的表情。
“不錯,不錯!何雨柱同志,很有想法嘛!”
一位戴眼鏡的糧食局領導品嚐着泡好的麪條,連連點頭,“口感雖然簡單,但能快速提供熱量,關鍵是好儲存、易攜帶!這在當前形勢下,很有價值!”
工業局的幹部更關心生產可行性:“原料就是普通麪粉和油?產能怎麼樣?設備要求高不高?”
何雨柱早有準備,從容應答:“原料普通,目前是手工小批量試驗,關鍵控制點是油溫。如果擴大生產,需要定製專門的壓面機和控溫油炸設備,但並非高不可攀。目前看,利潤點可能不高,但能極大緩解一線工人、野外作業人員、甚至部隊的後勤壓力。如果……如果能配上簡單的調味粉包,口感還能提升。”
他沒有提出口,但“部隊後勤”這幾個字,顯然觸動了考察組領導們的神經。
經過一番閉門討論,考察組給出了初步意見:
肯定軋鋼廠的創新精神,原則上同意小範圍試驗性生產,由軋鋼廠自行解決初期設備和原料問題,產品優先保障本廠及兄弟單位特殊崗位需求。
如果效果穩定,再考慮上報申請計劃指標,乃至探索是否具備出口創匯(換取急需的糧食或設備)或更大範圍推廣的可能。
消息傳回,軋鋼廠高層振奮不已。
這不僅是實際效益,更是巨大的政治榮譽!
李懷德當場拍板,立刻抽調人手,成立“速食麪”試驗生產小組,由何雨柱全權負責,要人給人,要地方給地方(暫時劃撥食堂後院一間閒置倉庫),儘快拿出成熟穩定的產品和初步的成本覈算。
試驗生產,意味着需要人手。
何雨柱拿到了幾個臨時工名額。
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在軋鋼廠家屬區傳開。
雖然只是臨時工,但在工作機會極其稀缺的當下,已是無數家庭眼熱的香餑餑。
何雨柱首先想到的,就是陳姨家的大兒子韓春明。
陳姨一家,在他和雨水最艱難的時候伸出過援手,那份雪中送炭的溫情,他一直記在心裏。
韓工爲人老實本分,技術也好,只是家裏孩子多,負擔重,韓春明中學畢業一直在家閒着,成了陳姨一塊心病。
如今有了機會,自然要優先考慮自己人。
這天下班,何雨柱特意提了一小包廠裏獎勵的、自己沒捨得喫的桃酥,來到了陳姨家。
陳姨正在門口搓洗衣服,看到何雨柱,連忙擦手起身:“柱子主任來了?快屋裏坐!”
“陳姨,別忙了,就說兩句話。”何雨柱笑着將桃酥遞過去,“給孩子們甜甜嘴。”
“哎喲,這怎麼好意思,總是讓你破費。”陳姨嗔怪着,眼裏卻是暖的。
“陳姨,我跟您說個事。”
何雨柱壓低了些聲音,“廠裏搞了個新項目,我這邊有幾個臨時工的名額,活不累,就是需要細心點。我想着,春明在家也沒事,不如讓他來試試?也算學門手藝。”
陳姨愣住了,隨即眼圈瞬間就紅了,手在圍裙上無措地擦着:“柱子……這……這真是……我們家春明他……他能行嗎?別給你添麻煩……”
“春明腦子活絡,手腳也麻利,肯定行。”
何雨柱語氣肯定,“就是臨時工,錢不多,但也是個盼頭。您看怎麼樣?”
“哎!哎!好!好!太好了!”
陳姨激動得語無倫次,一把抓住何雨柱的胳膊,聲音哽咽,“柱子……姨……姨都不知道該怎麼謝你……這真是……真是救了急了……”
“您別這麼說,當初要不是您和韓工照應,我和雨水也沒那麼快站穩腳跟。”
何雨柱拍拍她的手背,“那就這麼說定了,讓春明明天早上直接去食堂後院找我。”
“哎!一定!一定準時到!”陳姨連連點頭,眼淚終究還是沒忍住掉了下來。
又說了幾句閒話,何雨柱告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