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女生頻道 > 攜崽逆襲:寡婦孃的空間有點甜 > 第18章 許寶夜哭找孃親,兒歌暖透崽崽心

第18章 許寶夜哭找孃親,兒歌暖透崽崽心

目錄

牛強突然離村的消息,像顆小石子投進石家村的平靜水面,村民們議論了兩天就漸漸淡了——對大家來說,少了個惹事的人,反而是件好事。餘晚星卻沒敢放鬆警惕,每天去鎮上賣菜前,都會反覆叮囑許明看好弟弟妹妹,晚上也會多醒幾次,確認院門閂得嚴實。

這天傍晚,餘晚星從鎮上回來,剛進院子就聞到一股淡淡的藥味。許蘭迎上來,小聲說:“娘,寶弟弟下午開始發燒,臉紅紅的,我給他敷了溼毛巾,還是沒退。”

餘晚星心裏一緊,快步走進屋。許寶躺在牀上,小臉蛋燒得通紅,眉頭皺着,呼吸也比平時急促。她伸手摸了摸許寶的額頭,燙得嚇人,連忙轉身想去拿“草藥水”(靈泉水),可剛站起來,許寶就突然睜開眼睛,小嘴一癟,放聲大哭起來:“娘……娘……要娘抱……”

“娘在呢,寶乖,娘抱着你。”餘晚星連忙抱起許寶,輕輕拍着他的背,可許寶哭得更兇了,小身子還不停發抖,不管怎麼哄都沒用。屋裏的其他孩子也被嚇住了,許月拉着餘晚星的衣角,小聲說:“娘,寶弟弟是不是很疼啊?”

餘晚星心疼得不行,抱着許寶在屋裏來回走動,腦子裏飛速想着辦法。靈泉水能緩解不適,但得等許寶情緒穩定下來才能喂;現在他哭得厲害,喂水肯定會嗆到。情急之下,她想起小時候媽媽哄她睡覺時哼的搖籃曲,下意識地輕輕哼了起來:“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啊……蛐蛐兒叫錚錚,好比那琴絃兒聲啊……”

輕柔的旋律從喉嚨裏溢出,帶着她前世的記憶和此刻的心疼。神奇的是,原本哭得撕心裂肺的許寶,哭聲漸漸小了,小腦袋往她懷裏拱了拱,眼睛也慢慢閉上了。餘晚星心裏一鬆,繼續哼着歌,腳步放得更輕,直到確認許寶完全睡熟,才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炕上,蓋上小被子。

她轉身想去拿靈泉水,卻發現屋裏的其他孩子都睜着眼睛,靜靜地看着她。許明湊過來,小聲問:“娘,你剛纔唱的是甚麼歌呀?真好聽,寶弟弟一聽就不哭了。”

“這是娘小時候聽的搖籃曲,能讓人靜下心來。”餘晚星笑着摸了摸許明的頭,又看向其他孩子,“你們也想聽歌嗎?以後晚上睡覺前,娘都唱給你們聽好不好?”

“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眼裏滿是期待。許蘭還拉着餘晚星的手說:“娘,等寶弟弟好了,你也唱給我們聽,我們聽着歌睡覺,肯定不會做噩夢。”

餘晚星點了點頭,轉身去拿靈泉水,稀釋後用小勺子輕輕餵給許寶。沒過多久,許寶的體溫就降了下來,呼吸也變得平穩了。她守在炕邊,看着孩子們漸漸睡熟,心裏滿是柔軟——這些孩子,是她穿越到這個世界最大的牽掛,也是她努力生活的最大動力。

從那天起,每晚睡前聽餘晚星哼兒歌,成了七個孩子的固定習慣。不管白天玩得多瘋,只要聽到熟悉的旋律,他們就會乖乖躺好,閉上眼睛。有時候餘晚星忙忘了,許偉還會拉着她的衣角提醒:“娘,今天還沒唱歌呢。”

這天晚上,餘晚星哼完歌,看着孩子們都睡熟了,悄悄起身去了空間。空間裏的小麥已經完全成熟,金黃的麥穗沉甸甸的,在燈光下泛着光澤。她走到麥田邊,伸手摘下一個麥穗,輕輕搓了搓,飽滿的麥粒從指縫間漏出來,顆粒分明,比她在鎮上見過的任何小麥都要好。

“明天就能收割了,磨成麪粉,就能給孩子們做白麪饅頭了。”餘晚星心裏滿是期待,又去看了看蔬菜區——蘿蔔和白菜長得正好,野菜也收割了好幾茬,曬成的乾菜裝了滿滿兩筐。

她正盤算着明天的計劃,突然聽到空間外傳來一陣輕微的敲門聲。餘晚星心裏一緊,連忙退出空間,走到門邊小聲問:“誰啊?”

“晚星,是我,趙大叔。”門外傳來趙大叔的聲音,帶着一絲急促,“你快開門,有件事跟你說。”

餘晚星連忙打開門,看到趙大叔手裏拿着一個信封,臉色有些凝重:“趙大叔,怎麼了?出甚麼事了?”

趙大叔把信封遞給她:“剛纔有人把這個送到我家,說是給你的。你看看,我總覺得不太對勁。”

餘晚星接過信封,心裏滿是疑惑。信封是用粗布縫的,上面沒有字,摸起來裏面好像裝着一張紙。她拆開信封,拿出裏面的紙,藉着月光一看,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寫着:“牛強沒走,他在村外的破廟裏等着,想找你報仇,你小心點。”

餘晚星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牛強果然沒走!他躲在村外的破廟裏,還想找她報仇!這封信是誰送的?是好心人提醒她,還是牛強設下的陷阱?

她抬頭看向趙大叔,聲音有些發顫:“趙大叔,這……這怎麼辦?”

趙大叔皺了皺眉,沉聲道:“別慌,明天我跟你一起去破廟看看,要是牛強真在那裏,咱們就找村民幫忙,把他趕走!你今晚也別擔心,我在你家附近守着,不會讓他進來的。”

餘晚星心裏一暖,連忙說:“謝謝趙大叔,又麻煩您了。”

“跟我客氣甚麼,保護你們母子是應該的。”趙大叔擺了擺手,轉身去了院子外。

餘晚星拿着那張紙,心裏滿是忐忑。她不知道明天去破廟會遇到甚麼,也不知道牛強到底想幹甚麼。但她知道,她不能害怕——爲了孩子們,她必須勇敢面對。

她回到屋裏,看着孩子們熟睡的臉龐,暗暗下定決心:明天一定要解決這件事,讓孩子們能安安穩穩地生活,再也不用擔驚受怕。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