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幻小說 > 異界降臨:末世之重建文明新秩序 > 第13章 靈犀之橋

第13章 靈犀之橋

目錄

危機暫時解除,但外部壓力持續存在。鴨首人雖然暫時退卻,但顯然已經將方舟標記爲需要重點清除的目標。單純的防禦和偶爾的信號竊取,無法改變最終被圍困致死的結局。

荊無棣全新的感知能力,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他不再需要承受巨大痛苦才能獲取模糊信息,現在他能更清晰、更持續地“閱讀”周圍一定範圍內的鴨首人生物信號流動。他甚至能隱約捕捉到更遠方、那個龐大“母巢”發出的、如同低沉心跳般的宏大韻律。

“我們不能只滿足於被動接收和防禦。”荊無棣在戰略會議上提出,“我的新能力或許能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它們,甚至……預測它們。”

他描述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利用他的感知,結合穆婉茹的技術,嘗試建立一個動態的、覆蓋方舟周邊區域的“生物信號態勢圖”。不僅僅是標記敵人位置,更要嘗試解讀它們的指令優先級、巡邏規律、甚至不同單位之間的“交流”模式。

“就像……爲盲人描繪出一個由聲音和氣息構成的世界。”老教授通過無線電讚歎道,“這需要極強的信息處理和模式識別能力。”

穆婉茹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丈夫的進化給了她巨大的啓發和鼓舞。“我們可以做到!無棣作爲主傳感器,我將他的感知數據與我們的監控設備數據融合,開發一套新的算法,嘗試建立模型!圖書館團隊可以提供數學和邏輯支持!”

一個名爲“靈犀”的項目迅速啓動。這或許是末日之下,人類科技與變異能力最奇特的一次結合。

荊無棣成爲了整個系統的核心。他長時間靜坐,將精神沉浸於那片無形的生物信號海洋中,將捕捉到的紛繁複雜的信息流口述或通過簡易的生物電傳感器轉化爲數據。穆婉茹則帶領技術團隊,日夜不停地編寫代碼,構建模型,將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信號脈衝、強度變化、頻率起伏,與觀察到的鴨首人具體行爲一一對應。

過程極其繁瑣,失敗是家常便飯。許多信號無法解讀,許多推測被證明是錯誤的。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在荊無棣越來越精準的感知和穆婉茹團隊不懈的努力下,奇蹟開始發生。

方舟主控室的屏幕上,逐漸呈現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動態地圖。代表鴨首人單位的紅點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它們之間被淡淡的、流動的線條連接,線條的粗細和顏色代表着信號交互的強度和類型。某些區域會被標記出特殊的背景色,代表該區域信號環境複雜(可能潛伏着特殊單位或陷阱)。甚至能根據信號流的特定模式,提前幾分鐘預測某支巡邏隊的轉向或集結!

這套“靈犀”系統雖然覆蓋範圍有限,且無法解讀具體“內容”,卻極大地提升了對周邊環境的掌控力。幾次小規模的物資搜尋行動,憑藉“靈犀”系統的預警,完美避開了所有鴨首人單位,零接觸完成任務。

更重要的是,通過持續監測,他們發現鴨首人的生物信號網絡並非鐵板一塊。不同小隊之間似乎存在微妙的“競爭”或“響應優先級”,母巢發出的宏大韻律有時會與地方單位的信號產生細微的“不諧和”。這些看似微小的漏洞,或許未來能成爲可利用的機會。

荊無棣的身體似乎也在這種持續、穩定的能力運用中進一步適應。異變沒有繼續惡化,反而趨於穩定,彷彿達到了某種新的平衡。他與穆婉茹的配合也愈發默契,往往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能傳遞複雜的信息。

一天深夜,荊無棣在感知中捕捉到一段極其微弱、卻與他之前接收到的任何鴨首人信號都截然不同的波動。它更…古老,更…低沉,彷彿源自大地深處,帶着一種哀傷和警告的意味,與母巢那充滿侵略性的韻律格格不入。

他將這個發現告訴了穆婉茹和老教授。

“另一種信號?”老教授陷入沉思,“難道……這片土地上,除了鴨首人和我們,還存在第三種擁有生物信號能力的……東西?或者說,是地球本身……對這場入侵產生的某種……‘免疫反應’?”

這個猜想過於驚人,卻也帶來了一絲難以言喻的、新的希望。

靈犀之橋,不僅連接了方舟內的倖存者,連接了遠方的盟友,此刻,似乎也隱約觸碰到了這個世界更深層的、不爲人知的祕密。

方舟,這個地下堡壘,正在從一個單純的避難所,逐漸演變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前哨站和情報中心。而荊無棣,這位從烤鴨工廠走出的倖存者,正一步步成爲人類理解並最終反擊這場生物災難的、獨一無二的鑰匙。

前方的路依舊黑暗漫長,但他們已不再是完全盲目。靈犀所至,雖微芒,亦能照亮寸土,指引方向。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