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共鳴之網與星火同盟 (1/2)
荊無棣的甦醒與淨化,如同爲瀕死的星火網絡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他不再是那個在痛苦中掙扎的感知者,而是成爲了一個穩定、清晰且強大的信號源與中繼站。他體內那經過“審判”協議重塑的共生能量結構,與幽光城的“幽光之心”及整個地脈網絡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諧共振。
這種共振帶來的第一個直接影響,便是“星火網絡”的質變。
在穆婉茹的主持下,技術團隊以荊無棣爲核心,對網絡進行了全面升級。他們不再僅僅依賴物理設備和加密協議,而是嘗試將荊無棣作爲一個活的共鳴器,將他與“幽光之心”的穩定連接作爲一種天然的、難以被模仿和干擾的底層載波。
新的網絡被命名爲“共鳴之網”。
當荊無棣將意識沉入與地脈的和諧連接時,一種極其穩定、純淨且蘊含獨特“簽名”的能量波動便會以他爲中心,通過“幽光之心”放大,如同漣漪般向着全球擴散。這種波動本身不攜帶信息,卻爲加密信息提供了絕佳的“隱身衣”和“通行證”。鴨首人的生物信號網絡難以識別和干擾這種與地脈本源高度相似的頻率,甚至會將其誤判爲自然背景噪聲。
信息傳遞的方式也發生了革命。各據點不再需要強大的發射功率,只需製造極其微弱的、能與“共鳴載波”產生特定諧振的加密信號,便可“搭便車”進行超遠距離、低功耗且極高隱蔽性的通訊。信息的接收則依賴於荊無棣的感知和“幽光之心”的協同解調。
第一次全網絡測試啓動。
荊無棣端坐於“幽光之心”下方的共鳴基座上,雙目微閉,神情寧靜。穆婉茹緊盯着主控屏幕,下達指令:“共鳴之網啓動。各節點,依序發送校驗信號。”
片刻寂靜後,屏幕上,代表全球各抵抗據點的光點,一個接一個地亮起,並伴隨着清晰的、幾乎無雜音的確認訊息!
“秦嶺收到!信號清晰度100%!能量消耗降低90%!”
“蜀山收到!已成功接入共鳴載波!古陣防禦圈信號同步率提升!”
“鷹巢收到!正在進行多頻道加密測試……完美!無法被偵測!”
“長江收到!……”
“落基山……收到!天哪……我們終於……不再是孤島了!”
歡呼聲和哽咽聲通過清晰無比的音頻通道傳來,迴盪在幽光城指揮中心。這一刻,分散在全球各地、在絕望中掙扎求存了太久的人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聽”到了彼此清晰而穩定的聲音,感受到了彼此真實的存在。一種超越地域的、堅實的共同體感開始誕生。
“共鳴之網”的成功,標誌着抵抗運動從各自爲戰的遊擊狀態,正式邁入了網絡化協同作戰的新紀元。
藉此良機,在蘇瑾長老和荊無棣的倡議下,一個更加緊密的聯盟架構被提上日程。通過“共鳴之網”,第一次全球抵抗勢力領袖虛擬會議得以召開。
會議中,各據點分享了各自的處境、資源和特長:
* 幽光城提供地脈能源技術、先民知識、通訊中樞和戰略指揮(荊無棣的全局感知)。
* 蜀山提供古籍破譯、陣法維護與能量導流技術。
* 鷹巢提供信息技術戰、電子干擾與無人機(需能源支持)技術。
* 長江游擊隊提供敵後偵察、破壞與靈活機動戰術。
* 秦嶺與落基山提供堅韌的兵源和複雜地形作戰經驗。
一個名爲“星火同盟”的鬆散而高效的聯盟正式宣告成立。同盟並未設立絕對中央,而是基於“共鳴之網”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決策,幽光城因其獨特的地位和荊無棣的作用,自然成爲了協調中心。
同盟的第一個協同作戰計劃很快出爐——“淨空行動”。
目標:利用“共鳴之網”的協調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於同一時間窗口(母巢網絡能量谷期),對鴨首人的通訊中繼站、小型能源節點等“軟目標”發動大規模襲擾。目的並非摧毀,而是製造最大範圍的混亂和壓力,測試鴨首人的全球響應能力,併爲各據點爭取寶貴的資源和發展時間。
行動日。
荊無棣坐鎮中樞,他的感知如同無形的雷達,監控着全球母巢網絡的能量流動。“能量谷期……現在!”他發出指令。
指令通過“共鳴之網”瞬間送達全球。
下一刻!
秦嶺的遊擊小隊引爆了預設的電磁脈衝炸彈!
蜀山的古陣向外噴射出干擾性能量湍流!
鷹巢的黑客團隊向區域網絡注入病毒代碼!
長江的快艇隊襲擊了沿岸的補給站!
落基山的倖存者則對巡邏隊發動了精準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