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修真小說 > 從開啓族譜開始打造長生仙族 > 第33章 初融鄉里(二)

第33章 初融鄉里(二) (1/3)

目錄

第33章 初融鄉里(二)

當孟希鴻以文心智慧融入鄉野時,白沐芸則挎着半舊的竹籃,無聲匯入了村中婦人的行列。

數月調理,輔以青木蘊元丹滋養,她本源之傷已近痊癒,唯餘面龐一絲難以察覺的蒼白,氣息亦不似往昔強盛。

然而這份虛弱,卻意外化作了一種令人心安的溫潤柔和。

她眉宇間那份歷經磨難後的堅韌與平靜,搭配【水土靈根】天生對草木自然的親和力,使得她無需刻意逢迎,便能輕易獲得村婦們的信任與親近。

“白家妹子,快來瞧瞧,這片藤子能採不?看着倒像藥草。”村東頭的劉嬸指着山坡上一片纏繞的藤蔓問道。

白沐芸緩步走近,指尖輕拂藤葉,感受着那縷微弱的草木精氣,又湊近細嗅氣息。

“劉嬸,這是‘雞血藤’,活血通絡是好物,只是性子燥了些,尋常人用需配些甘草調和纔行。”她聲音溫婉,卻帶着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

“我看那邊背陰處石縫裏長的‘凝露草’更好,清晨葉片帶露時採下,搗碎外敷,止血消腫最是溫和,就連娃娃們磕碰了用也使得。”說罷,她自然地指出幾處婦人們平日匆匆路過、未曾留意的角落。

婦人們順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發現幾叢葉片肥厚、沾着晶瑩晨露的淡綠小草,頓時喜笑顏開。

白沐芸自得仙骨以來,深知自己在戰鬥方面難幫孟希鴻甚麼忙,於是潛心飽讀醫書,配合自身靈根鑽研醫術,如今已小有所成。

隨即她又分享了幾個凡俗醫書中就地取材的溫和方子:姜棗茶驅寒暖身,艾草燻屋除溼避穢,野菊花煮水清肝明目……這些方子用料簡單,雖效緩卻紮實,悄然改善疏解着村民們的頭疼腦熱、腰背痠痛。

然而在跟隨婦人隊伍採集山貨、辨識草木之際,白沐芸的心思卻不止於此。

她那雙蘊含水土靈韻的眸子,正敏銳捕捉着山林間那些微弱卻不同尋常的靈氣波動。

前些時日採藥,她便察覺幾處零星的草藥與周圍草木似有不同。

默默將區域標註後,回家與孟希鴻商議,方知這些零星藥草竟是低階靈草幼苗。

此後,她便不動聲色,在採集野果、蘑菇的間隙,小心翼翼地將幾株常見的、藥性溫和的低階草藥幼苗,如“寧神花”“止血藤”,連同根土,移栽至那幾處微含靈氣的區域附近。

她像最耐心的農人,偶爾獨自前來,除草鬆土,靜觀其長。

無聚靈陣的催發,無靈泉的灌溉,幼苗生長雖緩慢,但比起普通山野的草木,葉片似乎更顯厚實,莖稈也略顯堅韌。

而那些自老仙山外圍採集回來的、品相尚可的低階靈草,如帶着淡紫色小花的“寧神花”,藤蔓堅韌的“鐵骨藤”,以及幾塊顏色深青、入手微沉、蘊含微弱土靈氣的“青沉石”,都被白沐芸珍而重之地帶回小院。

她在院角僻靜處闢出一塊小小的藥田,將靈草小心種下,每日以自身靈氣悉心澆灌。

這方藥田雖小,卻是她心中爲孟家勾勒的未來藥田的雛形,每一株靈草的抽芽展葉,都承載着她對家族根基綿長的期許。

至於青沉石,則由孟希鴻刻上幾個基礎的土屬性穩固符文,悄然嵌在小院牆角的地基下,雖效果微乎其微,卻如同心理的錨點,無聲匯聚起一絲大地深處的沉凝之氣。

孟家的融入,在白沐芸這裏,是無聲的浸潤,是於細微處累積的生機。她以溫和化解外界的疑慮,以草木親和力爲家族探尋前路。

融入需要智慧與親和,在這山野邊陲之地,守護則需彰顯力量。

冀北川與張祥化,這兩位忠心追隨的武者,便是孟家紮在雲泥鄉籬笆之外的兩根定海神針。

初來乍到,流言難免。

曾有外村遊手好閒的混混見孟家是新戶,曾試圖在夜間靠近小院窺探。

然而他們未及看清人影,只覺黑暗中兩道目光如冷電刮過肌膚,一股浸透血腥的凜冽殺意瞬間攫住心神。

那是真正經歷過生死搏殺、從屍山血海裏爬出來的煞氣!

混混們嚇得魂飛魄散,從此繞道而行。此事雖微,卻在村民中悄然傳開:隨孟家而來的那兩位護衛般的人物,絕非善茬。

而真正的“武力展示”,源於一場突發的獸患。

村後山坡趙五家的羊圈,接連數夜遭野獸侵襲,數只肥羊斃命,鬧得人心惶惶。老村長束手無策,只得拄拐憂心忡忡尋至孟希鴻。

“孟先生,您看這…怕是來了狼羣啊!往年也有,可沒這般兇…”

孟希鴻看向冀北川二人。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