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鳳算大唐:從紙貴長安到日月當空 > 第64章 第65章 風起青萍

第64章 第65章 風起青萍

目錄

第六十五章 風起青萍

林薇與李瑾聯名上奏的《請改革常平倉疏》,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又一塊巨石,在朝堂內外引發了比鹽引新政更爲劇烈的震盪。

奏疏條陳清晰,邏輯嚴密,直指當前常平倉體系的積弊,並提出了一套包括建立信息快道、量化調控標準、強化審計監督在內的完整改革方案。其核心目的,便是將常平倉的掌控權,從地方豪強和貪官污吏手中,部分收歸中央,尤其是納入“銀樞司”的監管體系。

皇帝李恪閱後,沉吟良久。他深知此策若能推行,於國於民確是福音,能極大增強朝廷應對天災、穩定社會的能 力。但其所要觸動利益集團之廣、之深,遠超鹽引新政。這已不僅是經濟改革,更是深刻的政治權力再分配。

御書房內,皇帝召來了李瑾、林薇,以及幾位心腹重臣。

“永嘉,皇兒,此疏朕已細覽。”皇帝目光如炬,看着二人,“策是良策,然施行之難,爾等可知?”

李瑾躬身道:“父皇,兒臣深知其難。然,爲社稷長治久安,縱有萬難,亦當前行。且鹽引新政成功,已證明銀樞司有此能力。”

林薇補充道:“父皇,改革不必求一步到位。可先選河東、河南兩道試點,此兩道乃漕運關鍵,糧倉重地,若能成功,便可推及全國。且試點期間,兒臣願親赴地方,督導推行。”

她主動請纓,意在掌控第一手情況,也是向皇帝展示決心。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又看向幾位重臣。有支持的,也有面露難色,委婉提出需從長計議者。爭論半晌,皇帝最終拍板:“准奏!即於河東、河南兩道試點常平倉新法,由銀樞司主事永嘉公主總攬,皇長子李瑾協理,遇緊要事宜,可便宜行事!”

聖旨一下,天下譁然。

支持新政者歡欣鼓舞,視此爲革新吏治、惠澤蒼生的壯舉。而反對者,尤其是關隴集團及其附庸,則感到了刺骨的寒意。鹽利已被大幅削弱,若再失去對地方糧倉的控制,他們的根基將被動搖。

淑景殿內,崔貴妃摔碎了一隻心愛的玉盞。

“好個永嘉!好個李瑾!這是要趕盡殺絕!”她美豔的面容因憤怒而扭曲,“本宮倒要看看,你們能不能把這新法,推行到地下去!”

她召來心腹老太監,低聲密語:“傳信給家裏,還有我們在河東、河南的人……給他們找點‘麻煩’。記住,要‘意外’,要‘自然’,要讓我們的永嘉公主,知難而退……”

公主府內,林薇與李瑾正在緊張籌備出行事宜。他們知道,此行絕非坦途。

“河東、河南,世家勢力盤根錯節,地方官吏多有依附。我們此行,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李瑾神色凝重。

林薇正在檢查一份程英剛送來的兩地主要官員及世家大族的背景資料,聞言抬頭,眼中是冷靜與決然:“我知道。所以,我們更要快,要準,要以雷霆之勢,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打開局面。”

她指着地圖上的幾個點:“根據系統……根據以往情報,這幾處倉廩問題最大。我們抵達後,不必與地方官員過多周旋,直接以欽差身份,突擊覈查此幾處倉廩!只要拿到確鑿證據,立時拿下主事之人,以儆效尤!”

她頓了頓,看向李瑾,語氣稍緩:“殿下,此次離京,京中局勢需有人坐鎮,尤其要防備崔貴妃等人再生事端。我欲請程英帶一半精銳留下,協助殿下。”

李瑾握住她的手:“京中我自會小心。你身邊更不能缺了得力人手。讓程英跟着你,我才能放心。”

兩人目光交匯,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他們是君臣,是戰友,亦是即將分離的戀人。

三日後,欽差儀仗離京。林薇與李瑾並肩而行,直至長安城外長亭。

“此行兇險,多多保重。”李瑾爲她整了整披風,低聲囑咐。

“殿下亦是。”林薇深深望了他一眼,“待我歸來。”

車馬轔轔,向着未知的艱險迤邐而行。林薇坐在車中,回望漸行漸遠的巍峨長安,目光堅定。

她知道,地方上的腥風血雨,絕不會比朝堂之上溫和。但這條路,她必須走下去。

而在她看不見的暗處,幾雙陰鷙的眼睛,已經盯上了這支隊伍,殺機,悄然潛伏。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