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清史錯位錄 > 第16章 撿來的《聖諭廣訓》

第16章 撿來的《聖諭廣訓》 (1/2)

目錄

走到雍和宮門口時,劉陽明的官服後背已經被汗水浸溼。晨光穿過硃紅宮門的縫隙,在青石板上投下狹長的光帶,像一條通往未知的路。侍衛見他過來,只是微微頷首 —— 十三阿哥顯然打過招呼,連例行的盤問都省了。

偏殿裏的檀香比上次更濃郁,十三阿哥正和一個穿紫色官服的中年人說話,見劉陽明進來,笑着招手:“來了?給你介紹一下,這是張廷玉大人,負責《明史》編纂的,以後你們或許有機會共事。”

劉陽明趕緊拱手行禮:“下官劉陽明,見過張大人。”

張廷玉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一瞬,眼神平和卻帶着審視,像在打量一件剛出土的文物:“久聞劉編修對歷史頗有見解,今日得見,果然年輕有爲。”

“張大人謬讚了。” 劉陽明垂下眼簾,不敢與他對視 —— 歷史書上說張廷玉是康雍乾三朝元老,以謹慎着稱,連康熙都稱讚他 “器量純全,抒誠供職”,跟這種人打交道,半點馬虎不得。

十三阿哥擺了擺手,示意張廷玉先去偏廳等候,才轉向劉陽明:“皇上還在跟李光地議事,估計得等一陣子。你先在這坐會兒,看看這個。” 他從案上拿起一本線裝書,遞了過來。

書皮是深藍色的棉紙,邊角已經磨損,上面用正楷寫着 “聖諭廣訓” 四個字,墨跡發黑,顯然有些年頭了。劉陽明翻開第一頁,裏面是康熙的御筆硃批,字跡剛勁有力,內容卻是告誡百姓要 “孝悌力田,安分守己”。

“這是……”

“是皇上讓編的,” 十三阿哥給自己倒了杯茶,熱氣在他眼前氤氳,“裏面是康熙爺的十六條聖諭,加上大臣們的註解,說是要讓天下百姓都誦讀,以正民風。” 他瞥了眼劉陽明手裏的書,“怎麼?沒見過?”

劉陽明搖搖頭。他在博物館見過《聖諭廣訓》的刻本,卻沒仔細讀過。此刻指尖劃過泛黃的紙頁,能感受到纖維的粗糙,還有淡淡的黴味 —— 這是真實流傳在清代民間的版本,不是博物館裏隔着玻璃的展品。

“十六條聖諭,條條都是治世良言,” 十三阿哥的聲音裏帶着感慨,“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就說這‘黜異端以崇正學’,現在民間還有人信奉白蓮教,偷偷摸摸搞些歪門邪道。”

劉陽明的心猛地一跳。白蓮教?他想起歷史書上記載的白蓮教起義,那是清代中期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之一,雖然現在還沒爆發,卻已經埋下了隱患。他下意識地想說 “以後會有更大的起義”,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 這種話在十三阿哥面前說,無異於自尋死路。

“劉編修在想甚麼?” 十三阿哥的目光突然變得銳利。

“沒…… 沒甚麼,” 劉陽明趕緊合上書,“只是覺得皇上用心良苦,可惜……”

“可惜甚麼?”

“可惜百姓大多不識字,” 劉陽明找了個安全的話題,“就算有《聖諭廣訓》,也看不懂,更別說踐行了。”

十三阿哥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你倒是敢說。李光地也提過類似的建議,說要在各地設義學,教百姓識字,可朝廷沒錢,這事就擱置了。” 他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浮沫,“不過你說的有道理,要是百姓都能看懂聖諭,天下或許能太平些。”

劉陽明沒接話,只是摩挲着書皮上的褶皺。他突然想起昨天在城隍廟撿到的那半本《聖諭廣訓》—— 當時它被扔在香爐旁邊,被雨水泡得發脹,紙頁黏在一起,像塊溼透的海綿。他本來想隨手丟進垃圾桶,卻鬼使神差地撿了回來,現在正躺在他的官服袖袋裏。

那半本書的最後幾頁,有人用毛筆寫了些歪歪扭扭的字,像是批註,又像是控訴。其中一句讓他印象深刻:“聖諭說‘務本業以定民志’,可苛稅重如山,本業如何務?”

“皇上駕到 ——”

太監的唱喏聲打斷了他的思緒。劉陽明趕緊起身,跟着十三阿哥走到門口迎駕。明黃色的轎簾被掀開,康熙走出來的瞬間,偏殿裏的空氣彷彿都凝固了。老人今天穿了件石青色常服,沒戴帽子,鬢角的白髮在晨光裏格外醒目。

“你就是劉陽明?” 康熙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比上次在太和殿溫和了些,卻依舊帶着帝王的威嚴。

“是,微臣劉陽明。” 劉陽明跪地磕頭,額頭幾乎碰到地面。

“起來吧,” 康熙走到案前坐下,拿起十三阿哥剛纔看的奏摺,“李光地說你對西北戰事有見解?”

“微臣不敢稱有見解,只是……”

“只是甚麼?” 康熙放下奏摺,指尖在案上輕輕敲擊,“但說無妨。”

劉陽明深吸一口氣,把昨天跟李光地說的那套說辭又複述了一遍,只是這次沒提 “改進驛站”,只說要 “分化準噶爾部與沙俄的聯盟”。他注意到康熙的眉頭漸漸舒展,張廷玉站在一旁,手裏的毛筆始終沒動 —— 顯然這些建議已經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說得不錯,” 康熙突然話鋒一轉,“聽說你還說過,有不用油的燈?”

劉陽明的後背瞬間沁出冷汗。他沒想到康熙連這種小事都知道,趕緊跪下請罪:“微臣失言,那是…… 那是微臣胡言亂語,望皇上恕罪!”

“起來吧,” 康熙的笑聲帶着一絲戲謔,“朕也沒說要治你的罪。倒是好奇,你說的那種燈,到底是甚麼樣子?”

劉陽明僵在原地,進退兩難。說吧,怕被當成妖人;不說,又違逆了聖意。他瞥了眼十三阿哥,對方悄悄給他使了個眼色,示意他趕緊岔開話題。

“回皇上,” 劉陽明定了定神,“那只是微臣的胡思亂想,當不得真。倒是微臣昨天在城隍廟撿到半本《聖諭廣訓》,見上面有百姓批註,說…… 說苛稅太重,難以生存,微臣覺得……”

“哦?” 康熙的興趣果然被轉移了,“百姓有何批註?拿來給朕看看。”

劉陽明趕緊從袖袋裏掏出那半本《聖諭廣訓》,雙手奉上。康熙翻開一看,眉頭漸漸皺了起來,尤其是看到 “苛稅重如山” 那句時,臉色沉得像要下雨。

“張廷玉,” 康熙把書扔給他,“你看看,這就是朕的子民?朕減輕賦稅,他們卻還說苛稅重?”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