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第84章 仿生的智慧
夏日的雷雨過後,研究院裏的空氣格外清新。載人航天計算機的研發進入了最關鍵的階段——將神經網絡的靈感轉化爲切實可行的工程方案。
研究室裏,白板上畫滿了仿生神經網絡的示意圖。林雲深站在圖前,手中的粉筆不時標註着新的想法。
如果我們把每個計算模塊看作一個神經元,林雲深邊畫邊說,那麼模塊之間的連接就是神經突觸。關鍵是如何實現這些連接的動態重構。
趙慶民提出建議:可以在每個模塊間設置多條物理通路,通過開關矩陣實現動態連接。
但是這樣會增加系統複雜度和功耗。雷震宇皺着眉頭,我們的重量預算已經很緊張了。
就在這時,蘇青筠推着嬰兒車出現在研究室門口。曉星坐在車裏,正專注地玩着一個彩色積木,小手不斷嘗試着不同的組合方式。
陸知行看着女兒的動作,忽然靈光一閃:也許我們不需要增加物理連接。就像大腦神經元之間的化學信號傳遞,我們能不能通過軟件定義虛擬連接?
這個想法讓所有人都愣住了。林雲深最先反應過來:你的意思是,在現有硬件架構上,通過軟件實現邏輯層面的動態重組?
沒錯。陸知行越說越興奮,這樣既保持了硬件 simplicity,又獲得了軟件的靈活性。
曉星似乎聽懂了父親的話,開心地揮舞着手中的積木,發出咿呀的聲音。蘇青筠溫柔地笑着:看來我們的小顧問又有新建議了。
受到啓發的團隊立即投入工作。趙慶民帶領軟件組開始設計動態路由算法,林雲深負責建立數學模型,雷震宇則着手優化硬件接口以適應新的架構。
然而,新的問題很快出現。在第一次系統聯調時,動態路由產生了不可接受的延遲。
路由計算耗時太長,趙慶民沮喪地報告,在緊急情況下,這個延遲可能是致命的。
研究室裏氣氛凝重。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曉星的哭聲打破了沉默。原來是她手中的積木塔倒塌了。
蘇青筠一邊安撫女兒,一邊輕聲說:看,曉星在教我們呢。有時候,推倒重來比修修補補更有效。
這句話點醒了陸知行。他立即召集團隊:我們可能陷入思維定式了。爲甚麼要等到故障發生才重新路由?能不能預測可能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
林雲深眼睛一亮:就像免疫系統一樣,提前產生抗體!我們可以訓練系統識別各種異常模式,預先制定應對方案。
新的方向讓團隊重燃鬥志。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研究室裏的討論聲常常持續到深夜。
這個預測模型需要大量的訓練數據。趙慶民指着屏幕上的曲線,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多真實的故障數據。
雷震宇提出建議:可以用蒙特卡洛方法生成模擬數據。我們在衛星項目中積累的環境數據可以作爲基礎。
與此同時,蘇青筠也在默默支持着團隊的工作。她經常帶着曉星來研究室,有時送來消夜,有時只是靜靜地坐在角落,讓丈夫能在工作間隙看看女兒。
這天傍晚,曉星第一次清晰地喊出了。這個瞬間,研究室裏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爲這個小小的里程碑歡呼。
陸知行抱起女兒,眼中閃着淚光。這一刻,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們工作的意義——不僅是爲了探索太空,更是爲了守護這些美好的瞬間。
受到鼓舞的團隊加快了研發進度。經過數週的努力,他們終於設計出了一套基於預測性容錯的智能系統。這套系統不僅能實時監測運行狀態,還能預測潛在的故障,提前啓動應對措施。
在最後的測試中,系統表現出色。即使在模擬的最極端環境下,也能保持穩定運行。
測試成功的那個夜晚,陸知行抱着已經熟睡的女兒,對妻子說:今天曉星給了我最大的動力。每次想到我們正在爲她和她的同齡人創造更好的未來,我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蘇青筠依偎在丈夫身邊,輕聲說:你知道嗎?曉星最近學會了一個新動作——指着天空。也許在她心中,爸爸就是在爲星星工作。
窗外,繁星點點。在這個平凡的夏夜裏,一羣科研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爲中華民族的航天夢想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他們身後,家的溫暖始終是支撐他們前行的最大力量。
- 高武校長,我的實力是全校總和!連載
- 諸天之神象鎮獄連載
- 請叫我大道祖連載
- 高武:登錄未來一萬年連載
- 修仙:我真沒想當舔狗!連載
- 在武俠世界玩幻獸連載
- 萬道長途連載
- 重生70,開局被分家連載
- 我不是哥布林殺手連載
- 剛無敵,輪迴者老婆求我賜傳承連載
- 美利堅打獵:從荒野獨居開始連載
- 何雨柱的激情人生連載
- 華娛:從05開始做導演連載
- 諸天,從小李飛刀開始連載
- 懷刃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