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穿越大唐,我安史兩兄弟橫推天下 > 第9章 廣平王的後手

第9章 廣平王的後手 (1/2)

目錄

香積寺的銅鐘敲到第七響時,唐軍總指揮--廣平王李俶正站在中軍帳外的高臺上。

他指尖捏着的羊皮地圖已被汗水浸透,圖上標註的 “李嗣業部午時破敵” 被紅筆圈住,此刻卻像道嘲諷的傷疤。

夜風捲着河谷對岸的火光撲在臉上,帶着濃重的血腥氣 —— 那是突厥死士與唐軍自相殘殺的味道。

“殿下,郭子儀將軍請求援軍。” 內侍捧着奏報的手在發抖,紙上 “李嗣業陣亡” 四個字刺得人眼疼。

李俶沒接奏報,目光死死盯着河谷方向。

那裏的火牆已燒得只剩殘焰,隱約能看見唐軍的甲冑在黑暗中移動,卻始終衝不破叛軍的防線。

他想起出發前父親肅宗的囑託:“香積寺之戰,關乎長安安危,不可有失。” 可現在,不僅最倚重的大將之一,李嗣業戰死,連回紇騎兵都被拖在原地,戰局早已偏離了預設的軌道。

“李光弼那邊怎麼樣?” 他突然開口,聲音平靜得不像個剛失去大將的統帥。

“河東兵已穩住陣型,但叛軍崔乾佑部據守河谷,弓箭太密,很難推進。”

內侍偷瞄着李俶的側臉,這位廣平王雖年輕,卻在收復兩京的戰役裏練就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定力,可此刻緊抿的脣角,還是泄露出幾分焦躁。

李俶突然走下高臺,玄色王袍在夜風裏掃過滿地竹簡。那些都是各軍送來的戰報,多數寫着 “大捷”。

只有李光弼的密信裏藏着隱憂:“安祿山軍中有詭術,非尋常叛軍可比。”

當時他只當是老將謹慎,此刻才明白那 “詭術” 指的是甚麼 —— 會噴辣椒粉的皮囊,能發出怪聲的喇叭,還有那些悍不畏死的突厥死士。

“傳我命令。” 他在帳前立定,聲音陡然拔高,震得檐下銅鈴叮噹作響,“回紇葉護太子,率三千騎兵沿西側山脊迂迴,寅時前務必抵達叛軍後方的鷹嘴崖。”

傳令兵剛要轉身,又被李俶叫住:“告訴葉護,不必戀戰,只需在鷹嘴崖點燃烽火,讓叛軍以爲後路被斷即可。”

內侍愣住了:“殿下,回紇騎兵勇猛,何不讓他們正面強攻?”

“強攻會損折兵力。” 李俶指着輿圖上的鷹嘴崖,那裏是安祿山退回長安的必經之路。

“咱們要的不是擊潰,是讓他們自亂陣腳。” 他突然想起李嗣業臨終前的親兵回報,說叛軍中有面 “紅底怪旗”,每次出現都會引發混亂,“對了,讓回紇人多帶些狼糞,烽火要夠濃。”

狼糞燃起的烽煙能直上雲霄,這是邊軍傳訊的老法子,此刻卻被李俶用來當作心理戰的武器。

“郭子儀呢?” 內侍又問,河谷對岸的廝殺聲漸漸平息,顯然雙方都在休整,等待天亮後的決戰。

李俶望着郭子儀的將旗在火光中搖曳,突然冷笑:“讓郭將軍退到第二防線,把朔方軍的重甲步兵調上來,結鐵壁陣。”

這道命令出乎所有人意料。郭子儀的朔方軍是唐軍主力,此刻退防無異於示弱,可李俶自有盤算 —— 安祿山既然能用詐降計,難保不會故技重施,讓重甲步兵結陣,既能防備突襲,又能消耗叛軍的銳氣。

“還有李光弼。” 李俶的指尖落在河東兵的位置,那裏與崔乾佑部隔着條幹涸的河谷,“讓他派五百善水者,今夜泅渡河谷,把這個送到叛軍陣中。”

他從袖中掏出個蠟封的瓷瓶,裏面裝着黑色粉末 —— 那是從長安城藥鋪裏搜來的巴豆粉,本是備着防軍中痢疾的,此刻卻成了陰招。

“記住,要裝作潰兵被俘虜的樣子,趁亂撒進叛軍的飲水處。” 李俶的目光掃過帳外的傷兵,那些裹着繃帶的士兵裏,正好有幾個熟悉水性的,“就用第三營那幾個京口來的水兵,他們的方言像胡人,不容易被識破。”

內侍捧着瓷瓶退下時,看見李俶正對着燭光摩挲那封李光弼的密信。信紙邊緣已被反覆摺疊得起了毛邊,“詭術” 二字被圈了又圈。

這位年輕的統帥顯然意識到,對付安祿山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敵人,必須比他更狠、更詐。

三更梆子敲響時,郭子儀的朔方軍開始有序後撤。重甲步兵踩着整齊的步伐上前,盾牌相接的脆響在夜色裏連成一片,很快築起道堅不可摧的鐵牆。

河谷對岸的安祿山軍中,果然有人探出頭觀望,卻被唐軍的箭雨逼了回去。

“這小子倒是謹慎。” 崔乾佑趴在崖邊,看着唐軍的動向,忍不住咋舌,“比郭子儀難對付多了。”

安倍山沒說話,正用史嚮明剩下的半截塑料喇叭當望遠鏡。他看見唐軍陣中升起盞孔明燈,那是調兵的信號,卻猜不透李俶的用意。

這個在歷史上平定安史之亂的關鍵人物,遠比史書記載的更年輕,也更難捉摸。

“老安,你看那邊。” 史嚮明突然拽他的胳膊,指着西側山脊的方向,那裏隱約有馬蹄聲傳來,卻不像是衝這邊來的。

安倍山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論文裏寫的,李俶最擅長用奇兵迂迴,當年收復長安時,正是靠着這招繞後戰術打了叛軍個措手不及。

“壞了。” 他突然起身,“讓崔乾佑加強後方警戒,尤其是鷹嘴崖!”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