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穿越大唐,我安史兩兄弟橫推天下 > 第53章 改造織布機

第53章 改造織布機 (1/2)

目錄

親衛離去的馬蹄聲漸遠,太極殿的朱漆門軸發出輕微的吱呀聲,像是爲這短暫的寧靜畫上了一個逗號。

安倍山轉過身,目光如炬,緩緩掃過工部的幾位大臣。

工部侍郎李誡向前半步,官袍下襬隨着動作輕晃,拱手時腰間玉佩叮噹作響:攝政王,下官有一事不解 ——

他喉結微動,眼神中滿是求知的迫切,方纔您提到新式織機,此物在何處?能否讓下官一觀其精妙構造?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他們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將苗晉卿花白的鬍鬚染成了金色,也照亮了李誡眼中閃爍的求知光芒。

案上的燭火不知何時又燃了起來,跳躍的火苗舔舐着燈芯,在青銅燈座上投下晃動的影子,彷彿在爲即將到來的新任務預熱。

安倍山清了清嗓子,聲音不高,卻帶着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穿透了殿內的寂靜:“諸位,兵工廠的事固然重要,但工部還有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李侍郎問的這個新式織機,就是我正要跟諸位要講的。”

話音剛落,李誡等人立刻挺直了腰板,神情專注得如同聽講的學童。

他們知道,這位攝政王從不無的放矢,每一項指令都關乎大唐的興衰榮辱。

苗晉卿也收斂了臉上的疲憊,將手中的朝笏輕輕按在身前,做好了聆聽的準備。

安倍山的目光最終落在李誡身上,這位年輕的工部侍郎眼中總是充滿了對技藝的癡迷,這讓他想起了現代那些醉心於科研的工程師。

“李侍郎,”

安倍山開口問道,“以你所知,如今咱們的紡織機,若是由技藝嫺熟的工匠操作,一臺機器每日能織出多少布料?”

李誡略一思索,眉頭微蹙,似乎在腦海中仔細覈算着數據。

片刻後,他躬身回道:“回攝政王,依臣所見,若是日夜不停,技藝精湛的工匠操作最優等的紡織機,每日約莫能織出五丈左右的布料。但這已是極限,畢竟全憑人力,久了難免力竭。”

他的聲音裏帶着一絲無奈,彷彿爲這無法突破的瓶頸而惋惜。

安倍山點了點頭,臉上露出瞭然的神色。

他緩步走到堆積如山的圖紙旁,手指在一張張精密的設計圖上劃過,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這些圖紙大多是兵工廠的規劃和新式武器的構想,上面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批註和修改痕跡。

終於,他從最底層翻找出一張不起眼的草紙,紙張邊緣已經泛黃發皺,顯然是被反覆摺疊過多次。

他小心翼翼地將草紙展開,上面用炭筆勾勒着一個簡陋卻奇特的紡織機圖樣,線條雖然粗糙,卻能清晰地看出其構造。

“這是本王近來反覆琢磨的東西。衆所周知,織布機的操作重點在於梭子。”

安倍山提及的梭子是甚麼他們當然知道。

梭子就是織布機上載有紆子並引導緯紗進入梭道的機件。後世大明朝的劉伯溫老先生還作過“人間日月如飛梭,地下相從應始多”的詩句呢。

安倍山將圖紙遞給李誡,眼中閃過一絲期待的光芒,“你看,我在紡織機下面加了一個踏板,通過連桿與梭子相連。這樣一來,工匠便能將原本用雙手帶動梭子的方式,改爲用腳踩踏板驅動,梭子便能自動來回穿梭。”

他頓了頓,加重了語氣:“如此,不僅能大大節省人力,讓工匠不至於太過疲憊,更能提高織布的效率,想來每日產出翻倍也並非難事。”

李誡雙手接過圖紙,目光立刻被上面的設計吸引住了。

他屏住呼吸,手指輕輕拂過那些簡陋的線條,彷彿在觸摸一件稀世珍寶。

起初,他的眉頭還微微皺着,似乎在思索其中的原理。

但很快,他的眼睛越睜越大,臉上漸漸露出了震驚和興奮的神情,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妙!實在是妙啊!”

李誡忍不住失聲讚歎道,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攝政王這構思真是神來之筆!有了這踏板,工匠便能騰出雙手專注於引線和控制經緯,不必再分心去擺弄梭子。如此一來,織布速度定然能大幅提升,而且織出的布料也會更加均勻平整!”

其他工部官員也紛紛圍了過來,伸長了脖子看着圖紙,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是啊,這法子太巧妙了!”

“只需改動這一處,竟能有如此大的變化,真是聞所未聞!”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