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 第218章 【京西稻】大豐收

第218章 【京西稻】大豐收 (2/2)

目錄

我也理解他的意思,他是在建議我們如果有好的致富方法,不妨分享給其他村子,大家一起共同致富。

然而,我要說的是,我們村的模式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況和資源,需要因地制宜地尋找適合的發展道路。

你說是不是?”

劉之野讚賞地看着三大爺,這位村高官的能力和見識,連一些公社書記都望塵莫及。能夠讓劉家莊有這樣一位領頭人,無疑是村民們的幸運。

他沉思片刻後提議:“您的說的是,我贊同。但我可以給您出一個點子,既能減輕其他村子的困境,又能平息一些人的無端指責。”

三大爺聞言,立即說道:“快說說甚麼法子?”

劉之野指着眼前的稻田,簡潔地說道:“咱們MTG的水資源還是不錯的,種植水稻完全沒問題。附近的村子也都有水,大家可以試着種植這【京西稻】。”

三大爺聞言道:“就是種植這水稻,這有甚麼說法嗎?”

劉之野笑着道:“三大爺,咱們種植的這可不是一般的水稻。它叫【京西稻】比一般的水稻可好好多了。”

他繼續說道:“雖然我們的地方位於北方,但種植水稻的歷史卻十分悠久。

相傳,在曹魏時期,京城西部地區就開始建渠種稻。在三國時期,魏齊王曹芳嘉平二年,劉靖在漯河上攔水修壩,建造了車廂渠,‘灌溉薊南北,三更種稻,邊民皆受益’。那時,這裏的百姓就開始利用車廂渠種植水稻了。

在元代,水利學家郭守敬成功開通了通惠河,爲京城地區的水源提供了強大的保障,使得水稻種植得以大規模展開。運河兩岸的農民開始大面積種植水稻,稻米產量逐年提升。

後來,滿清康熙皇帝發現了一種早熟的水稻品種。這種水稻色澤微紅,氣味香甜,口感豐腴。稻種產自康熙皇帝自種的御田,而它也是康熙皇帝親自發現和選育出來的。因此,人們稱它爲“御稻米”。

也就是發展到今天的“京西稻”,就是教員同志吃了這種稻米都說它好。

前幾年,教員同志在讀《紅樓夢》時,看到寫賈府的莊頭烏進孝進賈府交租,常用米千餘石,而專供賈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這引起了他的關注。

他令農業部查詢了“御田胭脂米”的產地,得知其產自京西。他發現京西稻就是書中所謂的“御田胭脂米”。爲了滿足政府招待國際友人的需求,他希望糧食部門能夠收購一些這種米。”

三大爺聽到教員同志的讚揚,不禁驚訝地問道:“嚯!原來你讓我們種植的水稻這麼有來頭啊!既然教員同志都說好,那肯定是個好東西!”

劉之野笑着點頭說:“這稻子在京西地區才種了一兩萬畝,產量不多,需求卻大,一般的領導幹部都喫不上。前景確實非常可觀,值得推廣。”

(本章完)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