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 第220章 村裏的變化“商業街”

第220章 村裏的變化“商業街” (1/2)

目錄

第220章 村裏的變化—“商業街”

“今兒中午,劉老師你們就擱學校裏喫吧,也嚐嚐我們食堂大姐做的飯菜到底香不香。”周校長帶着衆人蔘觀着學校食堂,笑着邀請道。

三大爺劉元海笑着擺擺手道:“老周您甭忙活了,今兒個中午我們去老爺子家裏喫,你也一起來吧!

周校長略微沉吟了一下說道:“那成!我這裏正好有位老同學送我的半斤好茶,一起帶過去給老爺子品嚐品嚐。”

劉家老爺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自打他成爲劉家莊小學老師以來,兩人就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經常互相往來,併成爲了無話不談的棋友。

周校長於是欣然答應了下來。

劉之野一行人,在結束了學校的遊覽後,來到了村裏的“趕大集一條街”。

這條街呈十字型,北通訓練營,東邊直接與進村的公路相連,將整個村子成田字型分開。

在村委會所在地的十字大街中心區域,一處新的景象引人注目。靠近大街的院牆已經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幾間嶄新的大門面房。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新設立的“村供銷社”。

這個營業場所的面積相當可觀,足足有300個平方。走進店裏,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商品琳琅滿目。

附近的村子自然地就以劉家莊爲中心,每擱五天一趕集,這裏便會人來人往地好不熱鬧。

道路兩邊除了村委會大院,還有供銷社、農機站、村衛生所、郵電所、信用社、圖書站、鐵匠鋪、農副產品收購站和剛掛牌成立的肉食品店,這些都是村辦事業單位。

劉之野默默地計算了一下,不出十年,劉家莊將成爲一個以劉姓一族爲主體的萬人以上大家庭,且只要不主動違法犯罪,是無人敢惹的。

雖然這個年代物質貧乏,但是精神上很富有,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全國人民學解放軍,解放軍學全國人民!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那一股熱情,幹勁,精神,只有經歷過這樣火熱的年代,纔能有那樣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京城,紅星廠等大型企業定期前來採購山野貨農副產品,這爲周邊的村子銷售農產品物資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三大爺一臉自豪地說:“可不是咋滴!今年光結婚的就有二十來個年輕人,幾乎每月都有一兩個外地人嫁入咱們村。

對於這些村子來說,這不僅意味着銷售渠道的拓寬,也意味着收入的增加。

現在咱們村的人可是搶手得很,不光年輕人搶手,之前的一些老光棍、寡婦啥的也成了搶手貨。

大街上人來人往,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這場景讓人感到寧靜而祥和,在一瞬間讓他有種在此終老的想法。

劉家莊與附近村子也有着不少的姻親關係,且在周邊具有不小的影響力。

從香菸、火柴,到白酒、糖果、瓜子、零食餅乾、散裝醬油、蛤蜊油、肥皂、花布、鍋碗瓢盆、針頭線腦等日用品,再到化肥、煤油、小五金等農用物資,這裏可謂是應有盡有。

這增長速度確實驚人,若持續如此,到六五年時,劉家莊的人口將增至五千左右。

劉之野望着眼前的十字大街,鄉村小鎮的氣息愈發濃厚。

三大爺劉元海帶領村民們對交通設施不斷修繕和拓展,如今這條十字大街已經擺脫了原先狹窄破敗的景象,變得更加寬闊平坦。

最近村裏還打算成立磚瓦廠,以後村裏搞建設就無需從外面購買磚瓦、石灰等建築材料,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在供銷社出現之後,這條街的集市人氣一直都很旺盛。不僅僅是附近的村民,甚至其他村子的居民也會經常過來買東西或者賣東西。

對於這個新的舉措,村裏人充滿期待,相信這將爲村裏的經濟發展日常生活帶來新的便利。

在這條熱鬧的街道上,村民們閒時在自家門口擺設的攤位各式各樣,有修鞋的、修車的、賣豆腐賣菜、賣水果的,還有賣點兒小喫的,讓整個街道看起來十分繁榮。

劉之野笑着問三大爺:“咱們村現在的人口有多少?”劉元海估摸了一下,說大概有2700多人,包括剛出生的人口。

生活條件好了,村裏又鼓勵多生,人口自然就增加了許多。”

劉之野驚訝地感嘆道:“嚯!不到一年時間,人數竟然增長了近300人啊!我記得,年初統計才2400人。”

若是有人故意來找茬,劉家莊定會一呼百應之下,絕對會給他們一個難忘的教訓。

劉之野一開始,正是看中了宗族關係作爲紐帶的情況下,受外界影響的情況是最少的這一點,他纔不遺餘力地扶持自己的村子發展壯大。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