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紅菜湯暖專家心 (1/2)
何雨柱抬起眼,目光掃過兩位領導焦灼的臉,聲音沉穩,沒有絲毫猶豫:“沒有困難。任務我接了。專家竈,我來負責。”
他走到桌前,拿起那份通知又仔細看了一遍,尤其是專家名單和預計抵達時間,然後看向李懷德:“李科長,我需要三樣東西。”
“說!”
“第一,精通俄語的翻譯,至少一位,要懂點飲食文化,能隨時溝通。第二,所有能弄到的關於俄餐的資料、食譜,越快越好。第三,明早之前,給我調撥權限,我要去一趟二商局特供倉庫和外交人員服務局的內部供應點,親自選食材和調料。”
“沒問題!”
李懷德立刻拍板,“翻譯廠辦負責協調!資料我讓人馬上去找!調撥權限我現在就給你簽字!老陳的車就在外面,隨時聽你調用!”
他抓起鋼筆,刷刷刷寫下一張特別通行證,簽上自己的名字,又加蓋了後勤科的公章。
楊廠長看着何雨柱條理清晰、不見慌亂的樣子,緊繃的臉色緩和了一絲,點點頭:“何師傅,放手去幹!廠裏是你最堅實的後盾!這事辦漂亮了,我給你記頭功!”
走出辦公樓,晚風吹在臉上。
老陳的吉普車亮着燈停在那裏。何雨柱拉開車門坐進去,對司機老陳道:“陳師傅,麻煩先送我回家一趟拿點東西,然後去二商局特供倉庫。”
回到小屋,何雨水已經睡下。
何雨柱輕手輕腳地打開牆角那個加固的木箱,從最底層取出一個用油紙包了好幾層的小布包。
解開油紙,裏面是一本紙張泛黃、邊角磨損嚴重的線裝冊子,封面上是褪了色的墨字——《譚府拾遺·外邦饌錄》。
這是當年孫師伯看他悟性高,偷偷塞給他的,裏面除了記載一些譚家菜的祕聞軼事。
裏面竟還夾雜着幾頁早年清宮御膳房應付“羅剎使臣”的零碎筆記。
有紅菜湯(羅宋湯)、奶油雜拌、罐燜牛肉的粗略做法,甚至還有如何用本地食材模仿魚子醬口感的土法子!
這本被遺忘的冊子,此刻成了他手中唯一的“武器”。
接下來的兩天一夜,何雨柱幾乎沒閤眼。
白天,他跟着廠辦協調來的、一位曾在哈爾濱俄僑餐廳工作過的老翻譯,一頭扎進圖書館和外交人員服務局的資料室。
翻找、辨認、記錄所有能找到的俄餐信息,反覆確認那些拗口的食材名稱和可能的替代品。
晚上,他拿着李懷德特批的條子和那本《譚府拾遺》,帶着老陳的吉普車,奔波於二商局特供倉庫、外交人員服務局內部供應點。
甚至通過王廣福的老關係,敲開了剛合營不久、專供高級幹部和涉外單位的老字號“盛源記”醬園的後門。
紅菜頭(甜菜根)?找到了!雖然個頭小點,但顏色深紫,汁水飽滿。
酸奶油?外交特供點有少量罐裝存貨。
黑列巴(黑麥麪包)?沒有,但找到品質極佳的全麥麪粉。
茴香、葛縷子這些俄式香料?
只能找到乾燥的籽粒。
上好的牛腩、整雞、黃油、番茄膏……這些基礎的東西,在特供渠道和李懷德的全力支持下,總算勉強湊齊。
他甚至咬牙動用了自己空間裏攢下的一點上好花椒和幾滴靈泉水——關鍵時刻,這點“奇效”或許能彌補食材和經驗的不足。
第三天傍晚。
嶄新的蘇制“吉爾”牌小轎車和幾輛蒙着帆布的嘎斯卡車,碾過廠區覆雪的道路,停在了新落成的專家樓前。
二十多位蘇聯專家下了車,好奇地打量着這座陌生的東方工廠。
爲首的是個身材高大魁梧、留着濃密灰白鬍須的老者,正是副總工程師伊萬·彼得洛維奇。
他神情嚴肅,帶着長途跋涉的疲憊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挑剔。
長途旅行和異國悶熱的天氣,讓這些習慣了土豆、麪包和熱湯的斯拉夫人腸胃空空,沒有食慾,心情也蒙上了一層灰暗。
- 大唐:我養新城小,新城養我老連載
- 失憶後多了的前男友連載
- 火影:人在木葉,我叫漩渦面麻連載
- 錯把反派仙尊當成拯救對象連載
- 華娛:誰讓他當導演的!連載
- 成仙,從外放駐守大灣村開始連載
- 完美世界:光環之主連載
- 華娛,輝煌璀璨連載
- 你夢見我連載
- 公府佳媳連載
- 哥哥好凶猛連載
- 我的職業太有個性連載
- 修仙的我卻來到了巫師世界連載
- 六環巫師連載
- 誰說不戀你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