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武俠仙俠 > 穩健十萬年卻被師妹看穿了 > 第5章 劍痕如鏡,照見道心

第5章 劍痕如鏡,照見道心 (1/2)

目錄

接下來的幾日,辰時的思過崖,成了蘇澈與柳如霜之間一場無聲的、卻又心照不宣的“晨練”場所。

蘇澈依舊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每一次演練都如履薄冰,將力量壓制到極限,努力扮演着一個“略有悟性但資質平平”的外門弟子。而柳如霜,也依舊扮演着她清冷嚴格的“臨時導師”角色,精準地指出蘇澈劍指中每一個不協調的地方,語氣平淡,卻字字珠璣。

她沒有再提及那詭異的“湮滅劍氣”,也沒有深究蘇澈那“遠超表象”的根基,彷彿那日的異狀和評價只是隨口一提。但這種刻意的不追問,反而讓蘇澈心中的那根弦繃得更緊。

他知道,柳如霜在觀察,用一種他無法完全理解的方式,透過他笨拙的模仿和刻意的壓制,觀察着他力量本質的蛛絲馬跡。

這天清晨,柳如霜並未直接開始演練,而是走到了那塊刻着劍痕的岩石前,伸出如玉的手指,輕輕撫過那道冰藍色的刻痕。

“蘇師兄可知,爲何劍修重‘意’?”她忽然開口,聲音清冷,打破了持續數日的單純演練模式。

蘇澈心中一動,知道考驗又來了。他沉吟片刻,結合原主的記憶和自身的理解,謹慎地回答:“弟子……師兄以爲,意在力先,意到則力到,可發揮招式最大威力,更能引動天地靈氣,契合天道?”

這是修仙界對於“意境”最普遍的解釋。

柳如霜微微搖頭,轉過身,清澈的目光落在蘇澈身上,彷彿要穿透他的僞裝,直視他的靈魂深處。

“劍意,非是工具,而是鏡子。”她緩緩說道,指尖在劍痕上輕輕一點,那冰藍色的刻痕彷彿活了過來,散發出微光,一股凌厲卻又純粹的氣息瀰漫開來,“它映照的,是持劍者的‘道心’。”

“道心?”蘇澈一怔。

“不錯。”柳如霜的目光似乎銳利了些許,“猶豫者,劍意渙散;怯懦者,劍意孱弱;暴戾者,劍意凶煞;狡詐者,劍意詭譎……而你的劍指……”

她頓了頓,看着蘇澈,一字一句道:“看似笨拙無力,實則‘空無一物’。”

空無一物!

這四個字,如同重錘,狠狠敲在蘇澈的心上!

他瞬間明白了柳如霜的意思。他爲了隱藏力量,刻意將劍指中的“意”也一併抽空,只留下一個徒具其形的空殼。這在外人看來,或許是資質愚鈍、悟性不佳的表現。但在柳如霜這等劍道天才眼中,這種徹底的“空”,反而成了一種最大的不協調和異常!

一個練氣三層的弟子,再愚鈍,揮劍時也該有自己的情緒,哪怕是憤怒、是不甘、是迷茫。而蘇澈的劍指,甚麼都沒有,就像一潭死水,表面波瀾不驚,深處卻隱藏着令人心悸的、無法測度的龐大存在。

“我……”蘇澈張了張嘴,卻發現任何解釋在此刻都顯得蒼白無力。他最大的破綻,不在於力量控制的不完美,而在於他“心”的缺失。他無法在劍指中注入一個“練氣三層弟子”應有的、符合常理的“意”。

柳如霜看着他那啞口無言的樣子,清冷的眸子裏,似乎掠過一絲極淡的……瞭然?她並沒有繼續逼問,而是話鋒一轉。

“宗門皆知,我柳如霜乃‘冰璃劍體’,天生與劍親近,感知敏銳。”她語氣平淡,彷彿在陳述一個與己無關的事實,“那日王霸身上的殘留氣息,以及你指尖那縷……奇特的力量波動,於我而言,如同暗夜中的螢火。”

蘇澈的心徹底沉了下去。果然!冰璃劍體!這種特殊體質對劍意、對能量波動的感知遠超常人!自己在她面前,幾乎就像是透明的!

“你不必驚慌。”柳如霜似乎看穿了他內心的震動,繼續道,“我若有意揭露,你此刻不會安然站在此地。”

“那柳師妹……究竟意欲何爲?”蘇澈深吸一口氣,知道再僞裝下去已無意義,索性直接問了出來。他體內的修爲暗暗流轉,【他化自在分身】隨時準備啓動。雖然對方是金丹期,但憑藉十萬年修爲的底牌和分身之術,他並非沒有一搏之力,至少逃走的機會很大。

柳如霜對於他語氣中那細微的變化似乎有所察覺,但她並未在意,反而向前走了幾步,拉近了與蘇澈的距離。那股淡雅的冷香再次縈繞而來。

“我很好奇。”她看着蘇澈的眼睛,那清澈的眸子裏,第一次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強烈的好奇與探究,“一個身負如此……浩瀚根基之人,爲何要僞裝成練氣三層的弟子,在這思過崖上,刻畫這些簡陋的符文,演練這最基礎的劍訣?”

她的目光銳利如劍,彷彿要劈開蘇澈所有的防禦:“你,在躲避甚麼?或者說,你在……害怕甚麼?”

害怕?

這兩個字,精準地命中了蘇澈的核心。

系統在他腦海中瘋狂警報,各種風險評估和應對策略不斷刷屏。但蘇澈看着柳如霜那雙純粹出於好奇、並無惡意的眼眸,一個念頭忽然閃過。

絕對的隱藏或許已經不可能,那麼,有限度的“坦誠”,或者一個能解釋他所有行爲的“人設”,是否更能保護他的核心祕密?

電光火石之間,一個想法逐漸成形。

他臉上刻意維持的惶恐和緊張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的、與他外表年齡不符的凝重與……一絲恰到好處的疲憊。他輕輕嘆了口氣,目光望向思過崖外縹緲的雲海,聲音變得低沉而沙啞:

“柳師妹既然看出來了,師兄也不再全然隱瞞。”

他頓了頓,彷彿在斟酌語句,營造出一種身不由己的無奈感。

“師兄並非刻意僞裝,也非躲避仇家。只是……早年曾有些際遇,得了些……傳承,根基確實異於常人。”他避重就輕,將系統和十萬年修爲模糊地定義爲“際遇”和“傳承”。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