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女生頻道 > 我靠食譜當上女宰相 > 第3章 一勺攪動滿堂議

第3章 一勺攪動滿堂議 (1/3)

目錄

國子監的月課大考日,天剛矇矇亮,講堂外的雪就下得緊了。

檐角銅鈴被風撞得叮噹響,混着穿堂而過的人聲,倒比往日晨課熱鬧十倍——趙元朗昨日便命人在廊下貼了告示,說今日要考《月令》飲食,更特意提了句着女博士蘇晏清當堂解義。

此刻講堂裏早坐滿了人。

東首是監內博士,青衫交疊如林;西首是各齋學子,連最末排都擠着探頭探腦的外院生。

趙元朗端坐在主位,靛青錦袍襯得他面色發沉,指節抵着茶盞沿,正盯着堂中站得筆直的蘇晏清。

蘇博士。他開口時帶了幾分笑,《禮記·月令》有云,天子食麥與羊,服八風水,爨柘燧火。

今日便請你解這天子飲食隨四時而變之義。

堂下霎時靜了。

柳明漪坐在第三排,手裏的藥囊被攥得發皺——她前日替趙元朗診脈,見他舌邊赤紅、脈象弦數,分明是肝火上炎之症,偏這老匹夫今日選這麼個題。

若蘇晏清只說節氣食材,難免落得個;若論起天子膳食規制,便是。

趙元朗這刀,捅得可真準。

蘇晏清垂眸看了眼自己袖中藏的竹片——那是昨夜在竈房寫的食材清單。

她抬眼時,目光掠過趙元朗發青的眼下,掠過他案頭那盞涼透的羊羹(她昨日瞧見雜役端來的),又掠過末席那個玄色身影。

蕭決裹着大氅坐在角落,半張臉隱在陰影裏,卻正盯着她。

學正大人,學生有個不情之請。她聲音清潤,解《月令》飲食,單靠口說恐難盡意。

能否請人取些竈具、食材來?

滿座譁然。

有老博士拍案:成何體統!講經堂豈容庖廚?

趙元朗的笑更深了,指節叩了叩案几:蘇博士這是要以羹湯代經義?

非是代經義,而是證經義。蘇晏清向前半步,袖底竹片硌着腕骨,《月令》言飲食,非止,更在爲何食。

調陰陽、順天時、安萬民——此中真意,或許一勺羹湯比千言更明白。

趙元朗的茶盞地裂了條細紋。

他盯着她,忽然笑出聲:好,隨你鬧。轉頭對雜役道,去後廚取些粗陋物件來,莫污了經堂。

不多時,瓦竈、陶釜、青瓷碟擺上堂前。

蘇晏清解了外衫搭在椅上,露出月白中衣,腕間銀鐲輕響。

她取過竹篾裏的春筍——是今早天沒亮時,她讓小廚娘去後園竹叢挖的,帶着未化的雪水;又拈起一把薺菜,葉尖還掛着霜;嫩豆皮是前半夜泡的,軟得能透光。

最後她捏起個小紙包,抖出些陳皮、薄荷,分量少得幾乎看不見。

春屬木,應肝。她邊切筍邊說,刀背敲着砧板,《月令》載孟春之月,食麥與羊,然羊性溫,春時肝火易動,過食反傷。她將筍片切得極薄,如青玉雕的花瓣,此羹以春筍爲骨,取其發而不燥;薺菜爲魂,應春氣之生;嫩豆皮爲肉,補木氣之虛

竈火地竄起,青煙裹着清香漫開。

柳明漪吸了吸鼻子——這香不濃,卻像春風撞進肺裏,連她近日因咳症發悶的胸口都鬆快了些。

趙元朗的手指無意識摩挲着茶盞裂璺,忽覺喉間發渴,竟鬼使神差地探身嗅了嗅。

陳皮一錢,薄荷半錢。蘇晏清攪着湯勺,陳皮理肝脾之氣,薄荷散上炎之火——正如爲政,需而非。她抬眼看向趙元朗,學正大人近日頭痛難寐,可對?

堂下一片抽氣聲。

趙元朗猛地抬頭,瞳孔驟縮——這小妮子竟連他的隱疾都摸清了?

春時木旺,肝陽易亢。蘇晏清舀起一勺湯,熱氣模糊了她的眉眼,大人案頭日日有羊羹,早膳必食羊肉粥,這便是。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