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竈火點亮的不是鍋,是人心 (1/2)
宮心膳坊的銅鎖“咔嗒”落進雕花門環時,蘇晏清的指尖還沾着竈灰。
她望着檐下新掛的“味養本心”匾,朱漆未乾,在臘月風裏泛着溫潤的光——這是皇帝今早親筆題的,筆鋒裏還帶着昨夜喝第三碗湯時,指節蹭過碗沿的顫。
“阿阮,把松枝抱來。”她轉身吩咐,粗布圍裙兜着半袋雪水,是方纔特意讓小太監去御花園梅樹下接的。
竈膛裏的火星子“噼啪”爆開,映得她眼底發亮——今日開竈第一鍋,不是燕窩魚翅,是白菜豆腐湯。
粗陶鍋支在歪斜的竈臺上,松枝燒得劈裂,煙往斜上方竄,正合她昨夜在舊書裏翻到的“野竈訣”:“火斜則氣散,氣散則味真,最宜勾舊憶。”她蹲在矮凳上,用竹筷撥了撥浮起的白菜葉,豆腐在湯裏滾成奶白色,無油無鹽,只靠雪水的清冽吊味。
“蘇坊主。”殿外傳來小太監尖細的通報,“陛下駕臨。”
蘇晏清起身時,圍裙角掃過竈邊的舊碗——是今早皇帝讓人送來的,說是當年冷宮竈房裏尋着的。
她剛把碗擺正,就見玄色團龍暗紋的衣襬掠過門檻。
皇帝站在五步外,目光先掃過歪斜的竈臺,又落在咕嘟冒泡的陶鍋上,眉峯微挑:“這就是你說的‘情志膳食’?”
“請陛下試嘗。”她盛了半碗湯,碗沿還沾着竈灰。
皇帝接過時指尖頓了頓,許是想起昨夜那隻帶磕痕的粗陶碗。
第一口湯入口,他眉心立刻擰成結:“寡淡得緊。”
蘇晏清垂眼盯着他握碗的手——指節因常年批摺子泛着青白,此刻卻無意識地摩挲着碗壁,像極了幼時躲在竈邊怕被發現的孩子。
“陛下可知,當年冷宮裏的小宮女煮熱湯,總怕尚食局的人來查?”她輕聲道,“火不敢燒太旺,鍋不敢放太正,水沸了就趕緊撤柴,豆腐煮得半生,白菜葉還帶着冰碴子……”
皇帝的碗突然輕顫。
他又喝了一口,喉結動了動,眼底浮起層薄霧:“那年冬雪大,阿金姑姑把我藏在柴火堆裏,用銅盆煮了半塊凍豆腐……”他聲音發啞,“我總說那湯太淡,原來不是湯的錯。”
最後一口湯見了底,他把空碗遞給蘇晏清時,指腹擦過她沾着竈灰的手背:“明日,朕讓尚食局送兩筐白菜來。”
暮色漫進宮牆時,宮心膳坊的竈火仍未熄。
蘇晏清坐在矮凳上,藉着火光翻祖父的手札。
紙頁邊緣焦黑,是當年抄家時她藏在竈膛裏的,墨跡裏還浸着松煙味。
“膳者,善察人心也。”祖父的字力透紙背,“味能述情,火可喻志,此道通權,更通心。”
“吱呀——”
窗欞被風撞開的剎那,寒氣裹着雪粒撲進來。
蘇晏清抬頭,正撞進一雙覆着薄霜的眼。
蕭決立在窗前,玄色披風落滿雪,腰間玄鏡司令牌在火光裏泛着冷光。
他手裏攥着半卷密檔,封皮上的硃砂印還帶着潮意。
“鳳棲閣焚燬那日。”他聲音像浸了冰的鐵,一步跨進竈房,靴底碾碎幾片松枝,“太后命人掘地三尺,找一具嬰屍。”
蘇晏清的手一抖,手札“啪”地落在膝頭。
她望着蕭決眼尾緊繃的細紋——那是他每說重話時纔會有的痕跡。
“那是你祖父當年帶回的‘赤心菌’試驗體。”他將密檔拍在竈臺上,紙頁簌簌翻動,“實爲早夭宮女之子。太后怕這孩子長大,揭穿她當年用‘雙生祕術’調換皇嗣的祕密。”
竈火“轟”地躥高,映得蕭決的臉忽明忽暗。
蘇晏清忽然想起阿阮說過,玄鏡司的卷宗裏,蕭決查案時總愛盯着人喉結——那是他判斷對方是否說謊的習慣。
此刻他喉結動了動,聲音低得像嘆息:“她不是怕你翻案……是怕有人記得,她也曾是個會哭的母親。”
有溫熱的東西漫上舌尖。
蘇晏清閉眼——是米湯的味道,寡淡裏帶着焦糊,混着柴灰的澀。
- 撈屍人By純潔滴小龍連載
- 橫推遮天:從泰山簽到開始連載
- 諸天:我有許多物品欄連載
- 非洲創業實錄連載
- 霍格沃茲的時空旅者連載
- 港片:大哥死那一天,我抄底大嫂連載
- 生育值0?毛茸茸獸夫皆頂級大佬連載
- 綜網法師,魔法皇帝連載
- 人在箱庭,是純血龍種連載
- 番外合集連載
- 穿到民國好好學習生活完本
- 不平靜的日常連載
- 漫威:開局覺醒小宇宙連載
- LOL:穩健的我,開局刷滿屬性連載
- 重生60年代縱橫北境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