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鳳算大唐:從紙貴長安到日月當空 > 第173章 第174章 江南風雷與算符初顯

第173章 第174章 江南風雷與算符初顯

目錄

第一百七十四章 江南風雷與算符初顯

黔中礦脈盜採案的線索直指江南,如同在平靜的湖面下發現了洶湧的暗流。李瑾不再猶豫,一場針對東南舊勢力的鐵腕清洗,以雷霆萬鈞之勢展開。

“拂曉”與御史臺、刑部組成的聯合辦案組,手持皇帝密旨,直撲明州、杭州、蘇州等東南重鎮。調查不再侷限於礦脈一案,而是全面徹查與海外勢力勾結、破壞新政、囤積居奇、乃至散佈流言等諸多罪行。一時間,東南官場風聲鶴唳,數名與地方豪強往來密切的官員被即刻鎖拿,多家涉嫌與“海蛇盟”殘餘有染的海商商號被查封,查抄出的往來賬冊與密信堆積如山。

鐵證面前,牽連出的江南世家大族觸目驚心。他們不僅暗中支持海盜破壞“南溟海道”,更利用其在朝中的影響力,阻撓統一度量衡,散播針對東宮的流言,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同盟,試圖將帝國的航向扳回對他們有利的舊軌道。

李瑾的處置毫不留情。主犯無論背景多深,皆判斬立決,家產抄沒;從犯流放邊陲;涉案官員革職查辦,永不敘用。這場被稱爲“永徽清江”的風暴,以血腥的方式,沉重打擊了東南舊勢力的氣焰,極大地掃清了新政推行中的障礙。

**\* \* \***

然而,帝國的治理遠非一場風暴所能徹底革新。舊勢力的根系被斬斷,留下的權力與利益真空需要迅速填補,新的秩序需要建立。李瑾深知,打碎一箇舊世界容易,建設一個新世界卻難上加難。

就在朝廷忙於整頓東南後事、恢復“南溟海道”秩序之際,東宮之內,太子李昊的“算符”研究,卻在經歷了最初的質疑與自身的困惑後,迎來了關鍵的突破。

在格物博士有意識的引導下,李昊開始系統學習《九章算術》等傳統算學經典。他驚人的天賦此刻展露無遺,那些複雜的算題和解法,他往往能迅速理解其精髓。然而,他並未滿足於照本宣科,而是不斷地嘗試用自己創造的那套簡陋符號體系,去重新表述和演算經典問題。

這個過程極其艱難。他的符號體系尚不完善,運算規則存在漏洞,時常得出錯誤的結果。但他擁有着與生俱來的耐心與執着,每一次錯誤都被他視爲寶貴的經驗,詳細記錄,反覆推敲,修改符號,調整規則。

格物博士看着太子在失敗中一次次爬起,眼中充滿了驚歎。他不再將太子的嘗試視爲孩童的遊戲,而是開始認真地參與到這項“研究”中,以他深厚的算學功底,幫助太子完善符號體系,規範運算規則,確保其邏輯的嚴密性。

經過數月近乎癡迷的鑽研,一套相對完整、邏輯自洽的、由十個基本符號(李昊簡化創造的,並非現代阿拉伯數字,但原理類似)和明確的位值制、四則運算規則構成的“新數”體系,終於在東宮誕生了!雖然其符號形態稚拙,規則也遠稱不上完美,但它確確實實地實現了用簡潔符號進行復雜計算的功能!

當李昊用這套“新數”流暢地演算出一道涉及田畝、賦稅、人口的綜合算題,其速度與準確性遠超算籌時,整個東宮都爲之震動。幾位被允許觀禮的格物分院博士,看着那寫滿陌生符號卻條理清晰的演算過程,無不激動得渾身顫抖。

“此……此乃算學之革命啊!”一位老博士顫聲道,“若此術能推行天下,則戶部理財、工部營造、兵部籌餉,效率何止倍增!”

**\* \* \***

這一次,李昊的成果沒有再被輕易貶斥爲“玩物喪志”。當格物分院將太子研創“新數”及其驚人效率的詳細報告呈送御前後,連一向對“奇技”持保留態度的官員,在親眼目睹了演算演示後,也不得不承認其巨大的實用價值。

李瑾更是大喜過望。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套“新數”對於帝國正在推進的標準化、數據化管理意味着甚麼。他當即下旨,將這套“新數”命名爲《太子算經》,命格物分院組織人手,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規範,並開始在戶部、工部等衙門進行小範圍的試點應用。

太子的聲望,因這實實在在的、利國利民的創造,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那些關於他“不務正業”、“行爲古怪”的流言,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不攻自破。

**\* \* \***

然而,帝國的前路從未平坦。就在“永徽清江”的風暴漸息、《太子算經》初露鋒芒之際,遙遠的鷹棲島,再次傳來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大秦”(拜占庭)聯合艦隊在與阿拉伯人的一次海上交鋒中,雖然取勝,但損失不小。其艦隊統帥以“需要休整補給、鞏固防線”爲由,向大唐提出,希望唐軍能在未來數月內,承擔起鷹棲島以西部分航線的巡邏與護航任務,以便“大秦”艦隊能後撤進行維修和輪換。

這個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卻讓李瑾和林薇都皺起了眉頭。

盟友開始要求分擔更多的直接軍事責任了。這究竟是戰局所需的正常輪換,還是……“大秦”意圖逐漸將大唐更深地拖入西方戰事的試探?

帝國的西進戰略,在迎來階段性勝利的同時,也開始面臨盟友關係帶來的新考驗。下一次抉擇,或許將決定帝國在這場東西方聯盟中,究竟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是平等的合作者,還是逐漸被捲入漩渦的……馬前卒?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