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鳳算大唐:從紙貴長安到日月當空 > 第174章 第175章 西線迷霧與帝都新算

第174章 第175章 西線迷霧與帝都新算

目錄

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線迷霧與帝都新算

“大秦”艦隊提出由唐軍接替部分西線巡邏任務的請求,如同一片陰雲,籠罩在剛剛因內部整頓而稍顯清明的帝國上空。朝堂之上,剛剛因太子算學突破而帶來的喜悅被這突如其來的外交軍事難題沖淡。

支持接替者認爲,此乃鞏固盟約、展示大唐擔當的良機,也能借此機會更深入地熟悉西方海域,爲未來進一步西進打下基礎。反對者則憂心忡忡,認爲這是“大秦”意圖消耗大唐實力的陽謀,一旦踏出這一步,帝國很可能被一步步拖入西方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

“盟友者,同利則合,利盡則散。”一位老臣捻鬚沉吟,“‘大秦’新挫,便急欲我軍前出,其心難測。陛下當慎之。”

李瑾端坐龍椅,目光深邃。他並未立刻做出決斷,而是下令鷹棲島駐軍詳細評估接防區域的風險、所需兵力及補給壓力,同時命鴻臚寺加緊與“大秦”使者磋商,明確任務期限、區域界限以及後勤保障責任。

帝國的回應,既要展現合作誠意,也需劃清底線,避免無謂的消耗。

**\* \* \***

就在朝廷爲西線事務殫精竭慮之際,帝都長安,《太子算經》的試點應用,卻如同投入池水的石子,激起了遠超預期的漣漪。

首先在戶部,當幾名年輕主事嘗試用《太子算經》的新符號體系重新覈算幾個州的夏稅賬目時,其效率令所有老賬房目瞪口呆。以往需要數人耗時數日才能釐清的複雜賬目,如今一兩人憑藉紙筆便能快速完成,且條理清晰,不易出錯。消息傳出,工部、將作監乃至太府寺(掌管皇室倉庫)等部門也紛紛請求引入試用。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種簡潔的符號體系似乎擁有某種奇特的“親和力”。一些原本對算學望而生畏的低階官吏,在接觸《太子算經》後,竟也能較快掌握基礎運算,極大地提升了基層行政的效率。

一股學習“新算”的風氣,悄然在帝都的各衙門中蔓延開來。格物分院根據試點反饋,加緊對《太子算經》進行修訂和完善,使其更便於推廣。太子李昊的名字,與這套高效實用的計算工具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其“聰慧近妖”的評價,開始逐漸轉向“天縱奇才”。

**\* \* \***

然而,技術的進步總伴隨着舊有習慣的阻力。一些習慣了算籌的老派官員,對這套“鬼畫符”般的符號嗤之以鼻,認爲其失了古法韻味,難登大雅之堂。推行過程中,陽奉陰違、消極牴觸者亦不在少數。

這一日,李昊在格物博士的陪同下,前往戶部觀摩“新算”應用情況。他親眼看到一位年輕主事如何用“新算”快速覈驗漕糧數據,也看到一位老郎中如何對着寫滿符號的報表眉頭緊鎖,暗中仍在使用算籌複覈。

回宮後,李昊沒有像往常一樣繼續鑽研算題,而是顯得有些悶悶不樂。

林薇察覺到了他的情緒,輕聲問道:“昊兒,今日去戶部,可是看到了甚麼?”

李昊抬起頭,小臉上帶着困惑:“母后,那位老大人,明明用算籌算得更慢,更容易出錯,爲甚麼就是不願意用‘新算’呢?‘新算’明明更好啊。”

林薇微微一笑,將兒子攬入懷中,柔聲道:“昊兒,人有時候會害怕改變,害怕自己不熟悉的東西。這無關對錯,只是……習慣使然。你要做的,不是強迫他們立刻接受,而是用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們自己看到‘新算’的便利,慢慢地,他們就會改變了。”

她頓了頓,又道:“就像你父皇推廣新式農具,一開始也有人不信不用,可當他們看到鄰居用了之後收成更好,自然就會跟着用了。”

李昊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眼中的困惑稍減。

**\* \* \***

就在帝都爲“新算”的推廣而默默努力時,西線的局勢再次發生了變化。

鷹棲島駐軍經過詳細評估,認爲接替“大秦”艦隊部分巡邏任務雖有一定風險,但尚在可控範圍之內,且確實能藉此鍛鍊水師遠洋作戰能力。李瑾在得到回報後,最終拍板:同意接防,但嚴格限定巡邏區域與時間(以三個月爲限),並要求“大秦”方面必須提供該海域的詳細海圖與水文資料,並承擔唐軍在此區域活動的一半補給。

這是一個既展現了合作誠意,又明確劃定了責任與界限的方案。“大秦”使者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接受了大部分條件。

大唐水師的旗幟,即將飄揚在鷹棲島以西更遙遠的海域。帝國的力量,向着未知的西方,又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

**\* \* \***

然而,歷史的進程總是充滿了意外。就在唐軍艦隊即將出發前往接防區域的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規模空前的風暴襲擊了鷹棲島及以西海域!“大秦”艦隊一艘在外巡邏的戰艦與主力失去聯繫,下落不明。而大唐方面,一座剛剛建成的前沿瞭望哨也在風暴中嚴重受損。

惡劣的天象打亂了一切部署。接防計劃被迫推遲,搜尋失蹤艦隻、修復受損設施成爲了當務之急。

消息傳回長安,李瑾久久無言。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寰宇全圖》前,望着那片代表着未知與危險的蔚藍色,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凝重。

西進之路,絕非一帆風順。除了看得見的敵人,還有這變幻莫測的天地之威,以及盟友那難以揣度的真實意圖。

“告訴鷹棲島,”他最終緩緩下令,“全力搜救友軍,修復工事。接防之事,待風浪平息後再議。另,命格物分院,加強對海上天象觀測與預報之法研究!”

帝國的航程,在自然之力的警告與盟友關係的微妙考驗中,再次陷入了短暫的停滯與沉思。下一次出發,必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