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穿越大唐,我安史兩兄弟橫推天下 > 第26章 朝堂議事擬名頭

第26章 朝堂議事擬名頭 (2/3)

目錄

張均輕扶袖口,邁着從容的步伐上前,一襲錦袍上的雲紋暗繡在燭火下若隱若現,盡顯儒雅風範:“令狐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私通吐蕃需有實證支撐,否則難以服衆。依在下之見,不妨效仿秦末義軍,打出‘誅暴秦’之策 —— 不,是‘誅暴唐’。當今聖上治國無方,百姓多有怨言,此旗號一出,必能響應者衆。”

張垍亦緊跟兄長步伐,神色鄭重道:“正是!就說當今聖上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大人興兵乃是順應民心,替天行道,定能得天下擁護!”

陳希烈端坐席間,神態自若,手中佛珠緩緩轉動。

聽聞衆人言論,他睜開目光深邃的雙眼,掃視全場:“諸位所言,皆有可取之處,但直呼‘誅暴唐’,恐遭天下非議。以老臣之見,可效仿霍光輔政,聲言‘清君側、安社稷’,只除奸佞,不犯君威。如此,既能師出有名,又可避免揹負叛逆之名。”

令狐潮聞言,拱手行禮,語氣恭敬卻不失堅持:“陳大人有所不知,昔日大王正是以‘清君側’討伐楊國忠,可如今楊國忠已死於馬嵬坡,再用此策,恐被天下人恥笑爲拾人牙慧,難以服衆。還望大人三思。”

陳希烈微微頷首,佛珠仍在指間轉動,語氣沉穩道:“那令狐大人可有良策?”

“這……” 令狐潮思索片刻,尚未開口。

“且先聽我說。”

安倍山抬手示意衆人安靜,指尖在案几上輕敲,節奏沉穩有力,“令狐大人的‘私通吐蕃’,缺乏實證;張氏兄弟的‘誅暴唐’,過於激進;陳大人的‘清君側’,因楊國忠已死,確實難以服衆。我們需尋一個無懈可擊的理由。”

他起身而立,玄色蟒袍衣袂翻飛,盡顯威嚴:“本帥所求,是能令天下信服的大義,是能讓百姓簞食壺漿迎接王師的名號。若無正當名義,即便攻下城池,也難以收服人心!”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唯有陳希烈手中佛珠的輕響,在空氣中迴盪。衆人皆陷入沉思,苦尋良策。

張均忽而眼前一亮,神色振奮道:“大人,下官想到一計!太宗皇帝曾定下規矩,藩鎮將領需每三年入朝述職。可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已多年未進京,我們正可藉此以‘違制抗命’爲由,出兵討伐!此乃公然違反祖宗家法,罪無可恕!”

張垍亦面露喜色,連忙補充:“兄長所言極是!還可稱他們擁兵自重,藐視朝廷,大人出兵正是爲維護大唐綱紀!如此,既能師出有名,又能爭取忠於朝廷的藩鎮支持,他們見大人維護綱紀,或會主動來投!”

安倍山沉思良久,緩緩點頭:“此計甚妙。既合乎情理,又留有轉圜餘地,既維護綱紀,又能給唐軍定罪,一舉兩得。”

他轉頭看向陳希烈:“陳宰相,您意下如何?”

陳希烈捻動佛珠,思索片刻後道:“可行。但檄文需措辭懇切,多宣揚太宗皇帝恩德,少指責當今聖上,如此方能爭取更多支持,讓天下人知曉我們乃是匡扶正義,而非謀逆篡位。”

“好!”

安倍山滿意點頭,“張均、張垍,你二人即刻草擬檄文,務必文采出衆,直指人心!”

“下官遵命!”

張氏兄弟齊聲應諾,神情莊重,已然開始思索檄文內容。

令狐潮拱手請示:“大人,那下官負責何事?”

“你去西市督查鐵匠鋪,確保守城器械質量上乘,若有偷工減料者,嚴懲不貸!此事關乎戰事成敗,不可有絲毫懈怠。”

安倍山目光如炬,嚴肅叮囑。

“下官定當盡心竭力!”

令狐潮鄭重領命,步伐堅定地退下。

陳希烈雙手合十,恭敬道:“老臣這便去聯絡朝中舊部,他們根基深厚,若能得他們暗中相助,大事可成。”

“有勞陳宰相。”

安倍山微微欠身。

待衆人離去,安倍山獨留殿內,凝視着空曠的丹陛。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光影交錯。

他踱步至地圖前,指尖停留在洛陽的位置。洛陽乃大唐神都,若能攻克,西進之路暢通,更可廣納賢才,樹立威望。

“來人。”

安倍山沉聲道。

親衛即刻入內:“大人有何吩咐?”

“備馬。本帥要親自查驗城牆防禦工事進度。”

安倍山拿起馬鞭,雖已有些陳舊,但仍彰顯着久經沙場的堅韌。

目錄
返回頂部